文言文《傅永发愤读书》

1.文言文《傅永发愤读书》

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②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③洪仲,洪仲深让④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⑤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⑥,唯傅修期耳。”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注释 ①寻:不久 ②过:超越,胜过 ③请:请求 ④让:责备 ⑤涉猎:泛览群书 ⑥露布:公开的文告。

2.高凤笃学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南阳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翻译 高凤,字文通,家里以种田为生。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那天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儒家经典著作,没有发觉麦子已经被积水冲走了。妻子回来后责怪高凤,高凤才发觉小麦被冲走了。

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3.茑文言文阅读答案 依树蔓生

《茑》原文:

茑,依树蔓生,一名寄生叶似芦其子赤黑色味甘美。过者见,爱其葱郁,若忘其在树也。一日,工师入山伐树,茑与俱尽,虽有爱者,不能为之计。

因叹茑能自植,何不可永其天年!即不然,凭于山崖石壁,亦得以长享雨泽。乃委身树木,以致横遭斧斤。然则天下亦何者可不慎所凭依耶?

1.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一名寄生叶似芦其子赤黑色味甘美。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葱郁(它,它的)B、不能为之计(计算)

C、凭于山崖石壁(凭依,依附)D、乃委身树木(托付)

3. 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译文:

茑,缠着树蔓生,一种说法叫做寄生,叶子似芦苇,它的子是赤黑色,味道甘美。经过的人看见,喜欢它的葱郁,好象忘了它依靠着树啊。一天,工匠进山砍树,茑连同一起(被)砍掉,虽有喜欢它的人,(但)不能为它考虑的了。

因此叹息(假使)茑能自己(独自)生长,(又)怎么不能永享它的天年呢!要不然,靠着山崖石壁,也能够长久享受雨露滋润。而委身于树木,以至于横遭刀斧(的砍伐)。然而又有什么不谨慎(选择)所依靠的(对象)呢?

参考答案:

1、一名寄生 / 叶似芦 / 其子赤黑色 / 味甘美。

2、B

3、人要自主自立,不要趋炎附势,否则一担攀附对象完了自己也会跟着完。

4.课外文言文《魏文侯从谏》阅读短文答案

原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说:“臣下认为,如果一个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注释:1 克之:攻占了中山。克:攻下,攻克。之:代中山。 2何以知之:根据什么这样认为。知:识,认识,认为。以:无意 3向者:就是从前,引偗为“刚才”。 4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使:派使 5趋出: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启示

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中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更幸者,臣子中贤达者有二。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5.眉眼口鼻之争文言文阅读

原文: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个面皮安放哪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译文: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您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宜解释为:应该、应当。

宜居汝上也:应当摆在你上面

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个人不可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放置到集体中,团结和谐协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能生荣。

2.作者对眉眼口鼻之争是否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依据何在

表明了作者的态度:眉眼口鼻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人。依据是最后眉毛的一句话:“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个面皮安放在哪里?”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故吾位居汝上【故】:所以 若居眼鼻之下【若】:如果【要是】

评论 | 8 5

6.文言文阅读,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

出处:《明史 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 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

崇祯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崇祯元年冬,诏会推阁臣,体仁望轻,不与也。侍郎周延儒方以召对称旨,亦弗及。

体仁揣帝意必疑,遂上疏讦谦益关节受贿,神奸结党,不当与阁臣选。先是,天启二年,谦益主试浙江,所取士钱千秋者,首场文用俚俗诗一句,分置七义结尾,盖奸人绐为之。

为给事中顾其仁所摘,谦益亦自发其事。法司戍千秋及奸人,夺谦益俸,案久定矣。

至是体仁复理其事,帝心动。次日,召对阁部科道诸臣于文华殿,命体仁、谦益皆至。

谦益不虞体仁之劾己也,辞颇屈,而体仁盛气诋谦益,言如涌泉,因进曰:“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

帝久疑廷臣植党,闻体仁言,辄称善。而执政皆言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争尤力,且言:“体仁热中觖望,如谦益当纠,何俟今日。”

体仁曰:“前此,谦益皆闲曹,今者纠之,正为朝廷慎用人耳。如允儒言,乃真党也。”

帝怒,命礼部进千秋卷,阅意,责谦益,谦益引罪。叹曰:“微体仁,朕几误!”遂叱允儒下诏狱,并切责诸大臣。

时大臣无助体仁者,独延儒奏曰:“会推名虽公,主持者止一二人,余皆不敢言,即言,徒取祸耳。且千秋事有成案,不必复问诸臣。”

帝乃即日罢谦益官,命议罪。允儒及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皆坐谦益党,降谪有差。

亡何,御史毛九华劾体仁居家时,以抑买商人木,为商人所诉,赂崔呈秀以免。又困杭州建逆祠,作诗颂魏忠贤。

帝下浙江巡抚核实。明年春,御史任赞化亦劾体仁娶娼、受金,夺人产诸不法事。

帝怒其语亵,贬一秩调外。体仁乞罢,因言:“比为谦益故,排击臣者百出。

而无一人左袒臣,臣孤立可见。”帝再召内阁九卿质之,体仁与九华、赞化诘辩良久,言二人皆谦益死党。

帝心以为然,独召大学士韩爌等于内殿,谕诸臣不忧国,惟挟私相攻,当重绳以法。体仁复力求去以要帝,帝优诏慰答焉。

已,给事中祖重晔、南京给事中钱允鲸、南京御史沈希诏相继论体仁热中会推,劫言者以党,帝皆不听。法司上千秋狱,言谦益自发在前,不宜坐。

诏令再勘。体仁复疏言狱词皆出谦益手。

于是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蒋允仪,府丞魏光绪,给事中陶崇道,御史吴甡、樊尚璟、刘廷佐,各疏言:“臣等杂治千秋,观听者数千人,非一手一口所能掩。体仁顾欺冈求胜。”

体仁见于汴等词直,乃不复深论千秋事,惟诋于汴等党护而已。谦益坐杖论赎,而九华所论体仁媚珰诗,亦卒无左验。

当是时,体仁以私憾撑拒诸大臣,展转不肯诎。帝谓体仁孤立,益响之。

未几,延儒入阁。其明年六月,遂命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体仁既藉延儒力得辅政,势益张。逾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去,用其乡人闵洪学代之,凡异己者,率以部议论罢,而体仁阴护其事。

又用御史史褷、高捷及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为腹心,忌延儒居己上,并思倾之。初,帝杀袁崇焕,事牵钱龙锡,论死。

体仁与延儒、永光主之,将兴大狱,梁廷栋不敢任而止,事详龙锡传。比龙锡减死出狱,延儒言帝盛怒解救殊难,体仁则佯曰:“帝固不甚怒也。”

善龙锡者,因薄延儒。其后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体仁默为助,延儒遂免归。

始与延儒同入阁者何如宠,钱象坤逾岁致政去,无何,如宠亦去。延儒既罢,廷臣恶体仁当国,劝帝复召如宠。

如宠屡辞,给事中黄绍杰言:“君子小人不并立,如宠瞻顾不前,则体仁宜思自处。”帝为谪绍杰于外,如宠卒辞不入,体仁遂为首辅。

体仁荷帝殊宠,益忮横,而中阻深。所欲推荐,阴令人发端,己承其后。

欲排陷,故为宽假,中上所忌,激使自怒。帝往往为之移,初未尝有迹。

姚希孟为讲官,以才望迁詹事。体仁恶其逼,乃以冒籍武生事,夺希孟一官,使掌南院去。

礼部侍郎罗喻义,故尝与基命、谦益同推阁臣,有物望。会进讲章中有“左右未得人”语,体仁欲去之,喻义执不可。

体仁因自劾:“日讲进规例从简,喻义驳改不从,由臣不能表率。”帝命吏部议,洪学等因谓:“圣聪天亶,何俟喻义多言。”

喻义遂罢归。时魏忠贤遗党日望体仁翻逆案,攻东林。

会吏部尚书、左都御史缺,体仁阴使侍郎张捷举逆案吕纯如以尝帝。言者大哗,帝亦甚恶之。

捷气沮,体仁不敢言,乃荐谢升、唐世济为之。世济寻以荐逆案霍维华得罪去。

维华之荐,亦体仁主之也,体仁自是不敢讼言用逆党,而愈侧目诸不附己者。 文震孟以讲《春秋》称旨,命入阁。

体仁不能沮,荐其党张至发以间之,而日伺震孟短,遂用给事中许誉卿事,逐之去。先是,秦、楚盗起,议设五省总督,兵部侍郎彭汝楠、汪庆百当行,惮不敢往,体仁庇二人,罢其议。

贼犯凤阳,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等议,令淮抚、操江移镇,体仁又却不用。既而贼大至,焚皇陵。

誉卿言:“体仁纳贿庇私,贻忧要地,以皇陵为孤注,使原庙震惊,误国。

7.《马援少时》阅读答案及翻译(2019年广东省中考题)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暑假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 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7.【答案】 (1)C(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分析】A.告辞;推辞。B.到;的。C.更加。D.投奔;由。 (2)这句话的大意是: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根据句意断句为: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8.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 《明帝说日》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

(1)潸然流涕()(2)元帝异之() (3)集群臣宴会( )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汝 意 长 安 何 如 日 远

3.元帝“潸然流涕”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元帝对明帝的回答为何“异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元帝“失色”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泪(2)诧异,奇怪(3)召集

2.汝/意长安/何如日远

3.有人从长安来告诉他洛阳的消息,引发了他“东度”的回忆,所以“潸然流涕”。

4.回答巧妙,理由出人意料。

5.明帝说的跟昨天说的不一样。

6.明帝是一个机智聪颖,有爱国之心的人。

郭兴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