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片善金忠必称之文言文译文

1.友人片善金忠必称之文言文译文

友人片善金忠必称之意思是金忠一向因为对人和善而受称赞,即使平时与他有不同见解的人,金忠也对他很宽厚,从来也是称赞有加。

有的邻居曾经多次羞辱他,他当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

扩展资料:

友人片善金忠必称之文的主角:

金忠,字世忠,鄞(宁波)人,生于1353年,卒于1415年。出生贤门旺族。早年家道中落,备历生活艰辛。自小博览史籍,熟读兵法,自学成才。33岁,赴通州探望在那里当兵的二哥。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进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后转任长史文书。

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署纪善,随燕王朱棣“靖难”。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

2.《与人为善》文言文翻译

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2、【翻译】

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种田,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善举。

3.关于人本分,善良的文言文,多多益善

1.富润屋,德润身, 钱能装饰屋子,品德能修身养性.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日行一善 善言精选50句 文言翻译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 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 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5、上善若水。

——《老子》 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老子》 7、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8、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9、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尚书》 10、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11、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尚书》 12、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1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 14、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15、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左传》 16、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8、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 1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20、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21、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22、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23、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24、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25、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26、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27、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

——《吕氏春秋》 28、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29、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

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30、积善成德。

——《荀子》 31、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3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 33、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35、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 36、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 3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语 3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朱子家训》 39、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 40、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

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围炉夜话》 41、见人行善,多方赞成。

见人过举,多方提醒, 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围炉夜话》 42、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围炉夜话》 43、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围炉夜话》 44、教人以善莫过高。——《小窗幽记》 45、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小窗幽记》 46、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小窗幽记》 47、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48、罗素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 ——卢梭 49、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 50、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马克·吐温。

5.《一字师》古文翻译

译文:

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原文: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扩展资料

一字师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

《五代史补》,北宋陶岳著。五卷。采五代十国遗事,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书。作者陶岳,字介立,一云字舜咨。宋永州祁阳人。岳曾为密州幕,又历端、宾等五州郡守,为官有清名。所著除《五代史补》,另有《荆湘近事》十卷、《货泉录》一卷。

6.尊师文言文的翻译

从事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知识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

圣人所在的地方,天下就能治理好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的教诲,是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的,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7.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人师善喻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