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扯,学生是不可能喜欢文言文的,至少是高中以下的学生.小学生初中生是很难喜欢这种晦涩难懂,生活中又没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的.很多人都是在高中甚至是大学才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才能够体会到文言文的优美,体会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用最少的字诠释庞大的意义,真的是门艺术.小学生连字都没学全,怎么去学文言文,顶多背背唐诗宋词就得啦

到了初中就开始学文言文了,而且语文考试中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文言文的题目了,方法就是背,死记烂背就行不可能让你写整句的文言文,顶多让你填补不全的文言文片段.相对来说还是简单的

还是那句话,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年龄是个决定性很大的因素

2.怎样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的内容,也是重点难点之一。

以往,许多教师采用死板的古文教学方式,学生非但不会对古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畏惧古文。然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均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智慧的结晶,很多文章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只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耐心的体会,就不难发现古文的韵律与魅力。

此外,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鉴于此,强化对中学生古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有效做法。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到了初中,学生对古文意义的认知具有了整体性的特点,对于新的古文知识,学生能够很快地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融汇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并把握住新知识的主要特征。

基于此,学生在阅读新的文言文资料时,即便其中出现了学习的障碍,比如生字生词等,也不影响他们以跳跃性的阅读方式去感知。古文是现代文的基础,但与现代文相比,古文更具音韵之美,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韵感已经比较强烈,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起落有致的音韵会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在古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其声调节奏,来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今天中学生的古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比如,我是这样来进行古文教学的:首先把文中出现的生字的读音、含义让学生对照注解朗读,克服学生的阅读障碍,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整读完整篇文章;接下来,我做示范朗读,让学生与老师的范读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差距,然后模仿老师有感情有停顿的读法,重新调整自己的朗读,在此我会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要深入地感受语句的节奏、轻重、语速的快慢等;最后,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让学生的朗读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让文章彰显出韵味,彰显出本有的美,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文言文配画,激发灵感 文言文多为古诗词,主要是描绘独具特色的情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自主了解古文,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开展古文配画的教学活动。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中,描述了一幅寒冬赏雪的悠闲场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一场景画出来。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为组织画面、寻找素材和合理构图,将对该首词进行深入体会和研究。

思索和绘画的过程,也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古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作画过程中进行自由创作,如增加与此词意境相符的元素等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作灵感,进而升华古诗词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通过提升古文教学过程的自主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来增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使其真正感受到祖国悠久而灿烂的语言文化,并通过古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任何一篇文言文拿来,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都可以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让学生有话要说的问题。比如学习文言文《三峡》,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看了《三峡》这篇文章,为它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如果你准备到三峡旅游,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说说你的理由?”问题巧妙地加入了人文色彩,替代了传统课堂上索然无味的提问:“谁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匣子,觉得有话可说,课堂呈现开放的态势。

同样是完成教学整体感知的目标,但课堂问题却变成了人人乐于参与的人文情景,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对不同的问题设计会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整堂课下来,学生顺利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法。

四、联系古今,再不畏惧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我们最熟悉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现代汉语完全可以作为我们领会古汉语精髓的桥梁。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巧借成语积累义项,如“是”字在唯利是图(助词,提宾,无义)、混淆是非(正确的)、是古非今(认为……正确)、一身是胆 (判断动词,是)等成语中意思各不相同,积累了这些不同的词义,就有助于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迁移理解。这样的训练会缩短学生与古文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知识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是无处不在的。

如此以来,学生还会视文言文的学习为畏途吗?四、课堂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

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精髓更是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文言文都要求作为学生必学知识之一,这足以可见文言文在语文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开始接触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虽说简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简单,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觉得有些枯燥,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篇文言文都具有故事性,教师在教授之前可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进行导入,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执教《伯牙绝弦》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在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宫廷有名的乐师,他不仅技艺超群,而且有一把不同凡响的瑶琴。据说,这把瑶琴是集日月之精华,山川河流之灵气于一身,能奏出天籁之音。可是有一天,俞伯牙竟摔破了他这把心爱的琴,并且此生都不再弹琴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吧!我发现在讲这个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专注于听故事,并且听完故事后都急于想从课文中探个究竟,这就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先看图片叙述故事,再进入课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

4.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原发布者:中国学术期刊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一是精妙导入,激发兴趣;二是多媒体辅助,激发兴趣;三是反复诵读,激发兴趣;四是即兴表演,激发兴趣。

【关键词】激发;学生;文言文;兴趣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接受一个新班上文言文时,学生留给我的表情总是一脸的无奈。大道理也讲了不少,可就是没多大的成效。经过思索之后,我知道仅凭道理是不能说服他们的,他们缺乏的是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想使他们去接受、去学习是很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些体会。

1.精妙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对某篇文言文产生兴趣,导入的方式是不能马虎的。生动的导入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一般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1动画导入法。比如《核舟记》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就是核舟的“神奇”,我在教学该课时,先播放制作好的动画小片断: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偷吃了仙桃,不慎把一只桃核丢入人间,一个衣着明朝服饰的男子拾起,精雕细刻一番。看完动

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求解答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怕抽象性强难以理解的文言文;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文言文总不如白话文作品那么形象生动。

因此,学生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

其实教师只要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反复诵读,在熟练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言文应注重阅读,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新生,刚刚才接触这类似“新型”的文章就不免空洞而茫然,这时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这样反复的阅读的基础达到成诵的地部,于是问中也便能知之以二了。

而后再加入老师的讲解,学生对其意思就能掌握十之八九了,待课文讲解完毕后再让带着课文的意思及自己的理解去读这篇文章,而此时其字义自现。 三、充分利用与教材有关的背景知识.“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根据文言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的特点,作为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或有关背景知识中的趣味因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下中的《孙权劝学》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与本文有关的三国历史故事;再如八年级下中的《马说》就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作者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作者那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和愤懑。

这样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文言文的兴趣四、大胆假设,充分发挥想象。 在大多学生看来文言文比较抽象、难懂,讥功罐嘉忒黄闺萎酣联其实则不然,这是因为他们接触过少不够熟练的缘故。

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了解了文章大意过后让其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的想象,以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八年级上中的《桃花源记》,在学生初步了解文中大意后就让其关上书本,闭上眼睛,结合老师所讲,自己所理解大胆的想象文章中所介绍的画面: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以上就是我教学文言文的初浅看法,望各位同行、前辈多多指正。

6.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预习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愿意读,也喜欢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朗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同时也要探索作者行文意图,掌握文章理路,做到灵活记诵。 二、文言翻译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词句。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在用笔翻译时,才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他们被逼迫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小组讨论,问老师。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诸如文言文的词法、句法老师这时不必肢解,不必讲授了。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学习习惯。

三、分析感悟 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一般说来,对那些属于议论性的文章,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要分析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换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析人物和事件。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便可进一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中学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艺术性、思想性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其中的思想情操,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耿化,把这些内容渗透在文言文的教学之中。

五、理解背诵 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要求不管怎么长的文言文都必须背会。背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老师先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可能有些同学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老师这时又可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克服,最终克服一个大困难。

7.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中国学术期刊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一是精妙导入,激发兴趣;二是多媒体辅助,激发兴趣;三是反复诵读,激发兴趣;四是即兴表演,激发兴趣。【关键词】激发;学生;文言文;兴趣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接受一个新班上文言文时,学生留给我的表情总是一脸的无奈。

大道理也讲了不少,可就是没多大的成效。经过思索之后,我知道仅凭道理是不能说服他们的,他们缺乏的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想使他们去接受、去学习是很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些体会。1.精妙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让学生对某篇文言文产生兴趣,导入的方式是不能马虎的。生动的导入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我一般使用以下三种方法:1.1动画导入法。比如《核舟记》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就是核舟的“神奇”,我在教学该课时,先播放制作好的动画小片断: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偷吃了仙桃,不慎把一只桃核丢入人间,一个衣着明朝服饰的男子拾起,精雕细刻一番。

看完动。

8.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积极性,有以下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变化诵读,激发兴趣。诵读作为文言文传统的学习模式,很多时候是没有“读”到位的。要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必须采用变化诵读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知。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我做了如下诵读的设计:首先是听录音跟读;然后是点名读,其余学生看着多媒体画面听读;再次是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读;最后是看着多媒体画面和提供的课文文字齐读。这个设计中有变化读的情景:录音、多媒体画面、轻音乐、画面和文字的合成体,体现了读的层次:跟读、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自然也就收获了读的效果:读清了字音和停顿,读准了节奏,读出了情感。学生不仅弄清了句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而且还培养了自主的阅读能力,形成了读想结合的思维习惯。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教学实例,稍作说明。

(一)激趣导入。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幻想的年龄特点,我从故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其实每一篇文言文后面都能觅得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学习韩愈《马说》可以给学生讲“伯乐相马”的故事,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可以讲一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如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等,有的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如《陈涉世家》记叙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伟大事迹,《隆中对》则详细记载了历史典故“三顾茅庐”中两位主人公刘备和诸葛亮的第一次对话。即便是写景、记游散文也可以给学生讲作家的生平和人生经历。故事可以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自己讲述,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二)激情辩论。教学《伤仲永》这课,我为了加深学生对成才与学习之间关系的理解,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让正反两方对爱迪生的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进行辩论。学生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正反两方辩得难解难分,都阐述得有理有据。最后大家握手言和,以辨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这节课避免了死板的文言文灌输式的教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趣味仿写。学习《咏雪》,因为内容简单,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的两个比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与才女来赛诗。一说要跟东晋著名的才女谢道韫比赛,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他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充当小诗人。有不若玉蝶展翅飞的唯美,有棉絮飘飘也可喻的通俗,有正如棉花糖飘落的天真,还有疑是满天星星落九天的奇妙。真可谓诗心荟粹,妙趣横生。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文言水平。

(四)创意表演。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一人扮演屠户,一人扮演狼,一人旁白,随着情节的推进,屠户遇狼时的恐惧、避狼时的机智、杀狼时的果敢,狼的阴险、狡诈、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学生则时而胆战心惊,时而屏声静气,最后欢呼雀跃,他们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

其实,只要教师肯花心思,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妙趣横生,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拓展视野。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开展配乐朗诵活动、文言文抽背比赛、文言文故事大赛、文言文知识竞猜等一系列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增强了学习的凝聚力,先进带动后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以吸引力,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提高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唱主角,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追求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获得,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9.如何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综合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发掘汉字、词语的涵义。

读书必先识字。学习文言文必先识字。而字包括形音义。要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必须综合文字、训诂等知识,讲清汉字的形音义,发掘汉字、词语的涵义。

《曹刿论战》中有一句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学生把狱常误解为监狱,未能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说文》:狱,确也。从犬犬,从言。 犬犬,即两犬。朱骏声《通训定声》:狱,讼也。犬好斗,用两犬示相争;打官司要争是非曲直,故从言。狱为会意字,本指打官司,后引申为案件。打官司,往往有人会因犯法而入狱,故又引申为监狱。知道了狱字的形体和词义引申的轨迹,就不难理解上句的狱。

《陈情表》: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徘徊,也可写作俳佪。盘桓、徘徊、彷徨都是叠韵连绵词,三词只是字形有异,而意义相同。连绵词不拘形体,读音相近意义就相同。

《鸿门宴》中有一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数,有的学生读作shù,其实读shuò,义为屡次、多次。玦,《说文玉部》:玉佩也。从玉,夬声。玦是形声字。从夬得声的字有坚决之义,如决、玦。《白虎通》曰:君子能决断则佩玦。玦取坚决、果断之义。范增多次以目示意,除掉刘帮,项王仍犹豫不决,此时,他不得不以象征果断的玦暗示项王,早作决断。玦绝非他物可比。数、玦,写出范增的老谋深算,道出项王的优柔寡断。

讲清汉字的形音义,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文章的理解。

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新课标鲜明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来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记得我在上《木兰诗》时,学生对花木兰替父从军很感兴趣。当讲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为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时,学生问:木兰为什么要辞官还故乡?在朝做官,为老百姓着想不是更有意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替父从军本已是万不得已,花木兰又怎能留在朝中做官呢?又一同学说:怎么不可以,我就不信皇帝会治女英雄的罪!对,如果木兰表明身份留在朝中做官,说不定通过她的努力,在那个时期妇女就会解放,也不用忍受这么多年的屈辱了。好大胆的一个想象,学生们依然在争论着,我没有去争论结果,但一个想象的开放性的作业却已形成,于是,我写了以假如花木兰留朝做官为题的训练题目,同学们进入了更激烈的讨论。

10.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记得以前每次上文言文时,学生留给我的表情总是一脸的无奈。大道理也讲了不少,可就是没多大的成效。

经过思索之后,我知道仅凭道理是不能说服他们的,他们缺乏的是兴趣。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想使他们去接受、去学习是很难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现在学生的眼光很开阔,他们接触的信息量也相当大,记得上《公输》这篇课时正值伊拉克战争,课下他们对此十分关注。我开始积极搜集材料图片,找好现代战争与墨子思想的切入点,以图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战争是文明的挫败,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战争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又使多少家园变成废墟?假如同学们是一名外交家,面对曾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战争,你能扶大厦于将倾,消战争于萌芽之中吗?”同学们大多摇头或者微笑表示不能,“但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墨子却能够以自己的大智大勇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今天我们学习《公输》。”

接着我提出问题:墨子是怎样战胜对手的?他经历了几次针锋相对的斗争?又是依靠什么取胜的?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下注释去了解文章大意。在对墨子战胜公输班依靠什么的问题上,学生很容易分析到墨子以其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在道义上战胜对方,但对于墨子所依靠的实力却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这时我并没有急着去下结论,而是播放了一段伊拉克战争的幻灯片,悲惨的画面让教室的空气变得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充满了严肃。我缓缓地问同学们:“伊拉克人民正遭受着空前的灾难,伊拉克不缺少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也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但为什么仍然阻止不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之后,一位同学总结道:“是伊拉克还不够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我问学生:“如果把墨子现在派到伊拉克,他能阻止战争吗?”学生们拖长了声音回答:“不能。”“为什么?”一名学生站起来摇头晃脑的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他没有可依靠的实力。”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到了墨子战胜对手依靠的是实力,是“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是墨子之“弟子禽滑离等三百人,已持守圉之器,在宋城上以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敢于充当世界警察,世界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伊拉克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无能为力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实力紧密相关。再联系我国的历史和现在,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并萌生出为国之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云掌握具体的字词注释、分析人物形象等问题,学生是带着兴趣去钻研去赏析的,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很好。在课下我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让学生阅读墨子的《非攻》一文,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形式,了解古往今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战争带给世界的种种灾难,进一步了解了墨子“非攻”思想的内涵以及他对发动战争者的深刻讽刺,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名学生写道:“文言文也许有些难懂,也许有些枯燥,但当我把墨子的论述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读之后,我便一下子发现古文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近,我好像就能听见墨子的声音,他是那样的睿智,让我在读的过程中经常拍案叫绝,尤其是那少‘少见墨曰黑,多见黑曰白’的论述更是精辟之极,使我对现在的国际形势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这节课让我感触颇深,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读读记记,不能单纯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学习。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抓住契机,适当引导,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有机架起五彩的桥梁,让学生在与我国古贤先哲零距离接触、品味欣赏我国灿烂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达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活动学习乐趣多。

文言文教学一向费时费力,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又往往不尽人意,对此我深感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小故事》这个栏目,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让人过目难忘,观后我深受启发:这不正是形象大于理性的体现吗?因而我把它用于教学中,尝试着把抽象的枯燥讲解融于直观的故事演绎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孙权劝学》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简约,且以对话为主,简短的对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与性格,把它当作一个简易的剧本来学习更合适。因此我将整体教学活动分成两大块:前期是以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点拨为主的自学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就文中关键性的字“劝”作分析,说明吕蒙由一名不爱学习的武将到愤而求学并卓有成就,以致连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鲁肃都惊叹不已,结友拜别,可见孙权之善“劝”;后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阅读全文,贯通文意。

思考: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改变,按剧幕、场划分的原则可以分为几幕?怎么安排?学。

如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