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令狐熙字长熙

1.令狐熙,字长熙 的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刺史。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老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 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医药。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2.《令狐熙,字长熙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3分)(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

(4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

【小题1】D【小题1】A【小题1】D【小题1】B【小题1】(1) 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2)①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②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解析:【小题1】富庶【小题1】用,介词。

B.于是,连词/却,副词。C。

“的”字结构,代词/无实义,表语气的提顿,助词。D.他,代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

【小题1】政绩,指的是官员在任期间的成绩。③表现令狐熙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所取得的成绩。

④写令狐熙果断审决滞留的案件,社会因而令行禁止,这是政绩的体现。⑥表现作乱的部落首领在令狐熙的感召下,商讨归顺的情景,侧面体现其政绩。

而①写令狐熙因为通晓经典而当了官,并得到晋升,并非政绩。②写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政绩可言。

⑤写太祖皇帝任命令狐熙总领十七州的军事,并未涉及政绩。 【小题1】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小题1】(1)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犬马之年六十有一”亦可。(2)①3分。

“承”“类”各1分;大意1分。②3分。

“锁”“诣”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

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刺史。

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 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

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 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

如今我年纪老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 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医药。

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4.令狐熙传 原文和翻译

原文:○令狐熙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父整,仕周,官至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给, 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 上士,寻授都督、辅国将军,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 丧。

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吾今见存,汝又只立,何得过尔 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饘粥。

服阕,除小驾部,复丁父忧,非杖不起, 人有闻其哭声,莫不为之下泣。河阴之役,诏令墨縗从事,还授职方下大夫,袭 爵彭阳县公,邑二千一百户。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 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加上仪同,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 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会蜀王秀出镇于蜀,纲纪之选,咸属正人,以熙为 益州总管长史。

未之官,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 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

开皇四 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 欢叫盈路。

在州获白乌、白獐、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 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及行台废,授并州总管司马。后征为雍 州别驾。

寻为长史,迁鸿胪卿。后以本官兼吏部尚书,往判五曹尚书事,号为明 干,上甚任之。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 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 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 顾谓侍臣曰:“邺都天下难理处也。”敕相州刺史豆卢通,令习熙之法。

其年来 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 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给帐内五百人, 赐帛五百匹,发传送其家累,改封武康郡公。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 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 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 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时有宁猛力者,与陈后主同日生,自言 貌有贵相,在陈日,已据南海,平陈后,高祖因而抚之,即拜安州刺史。然骄倨, 恃其阻险,未尝参谒。

熙手书谕之,申以交友之分。其母有疢,熙复遗以药物。

猛力感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熙以州县多有同名者,于是奏改安州为钦州, 黄州为峰州,利州为智州,德州为欢州,东宁为融州,上皆从之。

在职数年,上 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愧惧兼深, 常愿收拙避贤,稍免官谤。

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 皇化。但臣夙患消渴,比更增甚,筋力精神,转就衰迈。

昔在壮齿,犹不如人, 况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熙奉诏,令 交州渠帅李佛子入朝。佛子欲为乱,请至仲冬上道,熙意在羁縻,遂从之。

有人 诣阙讼熙受佛子赂而舍之,上闻而固疑之。既而佛子反问至,上大怒,以为信然, 遣使者锁熙诣阙。

熙性素刚,郁郁不得志,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 三。上怒不解,于是没其家财。

及行军总管刘方擒佛子送于京师,言熙实无赃货, 上乃悟,于是召其四子,听预仕焉。少子德棻,最知名。

5.《明史·刘熙祚传》原文和翻译

【译文】

刘熙祚,字仲缉,常州府武进人。父刘纯仁,曾任泉州推官。熙祚于天启四年(1624)乡试中举。崇祯年间为兴宁知县。考核其政绩为最好,因授御史之职。

崇祯十五年(1642)冬,巡按湖南。李自成攻陷荆州、襄阳诸郡,张献忠攻破蕲州、黄州,准备渡江。熙祚估计张献忠会在第二年二月抵岳州,令诸将分别防御江边,联络偏沅、郧阳二抚以为声援。当时义军马守应占据澧州,欲进取常德,当地农民军甘明杨等接应。熙祚赶到常德斩明杨,五月还长沙。

武昌、岳州相继陷落,熙祚急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率军万人守罗塘河,扼住要害。而巡抚王聚奎却撤守长沙,义军长驱南进。聚奎率败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壁等退往湘潭,长沙不能守。这时避居于长沙的惠王与吉王计划逃走,熙祚把他送到衡州。衡州本桂王的封地,聚奎的军队也到了这里,大肆焚劫,桂王、吉王、惠王都乘船避难。熙祚单骑赴永州布置防务。不久,聚奎又退往祁阳,衡州失守。永州士民闻聚奎将至,纷纷逃亡,永州成为空城。桂、吉、惠三王至永州,聚奎随即而至,第二天孔全彬等也到了永州,抢劫府库金银而去。熙祚派兵护送桂、吉、惠三王逃往广西,随即回永州拒守。义军追捕到熙祚,献忠在桂王宫中令熙祚跪下,熙不跪。又派降将尹先民去劝说,熙祚仍不屈,被杀。朝廷闻知,赠太常寺少卿,谥忠毅。

【原文】

刘熙祚,字仲缉,常州府武进人。父刘纯仁,曾任泉州推官。熙祚于天启四年(1624)乡试中举。崇祯年间为兴宁知县。考核其政绩为最好,因授御史之职。

崇祯十五年(1642)冬,巡按湖南。李自成攻陷荆州、襄阳诸郡,张献忠攻破蕲州、黄州,准备渡江。熙祚估计张献忠会在第二年二月抵岳州,令诸将分别防御江边,联络偏沅、郧阳二抚以为声援。当时义军马守应占据澧州,欲进取常德,当地农民军甘明杨等接应。熙祚赶到常德斩明杨,五月还长沙。

武昌、岳州相继陷落,熙祚急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率军万人守罗塘河,扼住要害。而巡抚王聚奎却撤守长沙,义军长驱南进。聚奎率败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壁等退往湘潭,长沙不能守。这时避居于长沙的惠王与吉王计划逃走,熙祚把他送到衡州。衡州本桂王的封地,聚奎的军队也到了这里,大肆焚劫,桂王、吉王、惠王都乘船避难。熙祚单骑赴永州布置防务。不久,聚奎又退往祁阳,衡州失守。永州士民闻聚奎将至,纷纷逃亡,永州成为空城。桂、吉、惠三王至永州,聚奎随即而至,第二天孔全彬等也到了永州,抢劫府库金银而去。熙祚派兵护送桂、吉、惠三王逃往广西,随即回永州拒守。义军追捕到熙祚,献忠在桂王宫中令熙祚跪下,熙不跪。又派降将尹先民去劝说,熙祚仍不屈,被杀。朝廷闻知,赠太常寺少卿,谥忠毅。

6.侯叔献文言文翻译及单字意思

熙宁(宋神宗年号)年间,濉阳(今河南商丘)境内挖掘汴堤放水淤田,汴水突然暴涨,堤防坏的很严重,下陷就要崩溃,人力不无法堵塞。担任都水丞的侯叔献当时来到现场。发现上游几十里有一座古城,立即下令掘开汴堤把水引入古城中,下流于是就干涸了,并急忙派人修堤。

第二天,古城里的水满了,汴水又流下来,这时汴堤的塌陷已经修好了。然后慢慢堵上把水导向古城的决口,河堤内外的水高度一样不相互流淌,很短时间就能堵上,众人都佩服侯叔献的机敏。”

塞:堵住,堵塞。

使:让,命令。

侯叔献(公元1023~1076年)字景仁;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新丰乡侯坊人。著名宋朝大臣、水利专家。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中进士。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后调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秘书丞,参与议法。

扩展资料:

侯叔献一生心血都倾注于水利事业。其治水主张,竟遭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的诋毁,说他治水破坏风水龙脉,会招来天神降灾。他不为所动,坚持治水,以水利司钱召募民工修筑圩堤。

鼓励农民开垦淤田,减免农税,使垦荒者获益很大;利用水道,沟通内外河道运输,以至后来高丽国入贡也经由水道。宋神宗嘉奖他:“古人所谓勤于邦,尽力乎沟洫,于卿无愧。”

他长年奔波于水利事业,终因积劳成疾,于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病逝于扬州光山寺治水任上。宋神宗停止视朝一日,以示哀思。

熙宁六年,迁河北水陆转运判官兼都水监。他主持引京、索二水,开挖河道,设置河闸,调节用水,既利灌溉,又利水运。后又亲自督率民工疏浚了白沟、刀马、自盟三条河流,修复废塞的朝宗闸,开河二千余里,大面积改善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熙宁八年,主持引汴入蔡工程,使航运畅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侯叔献

7.文言文翻译李沁,字长源,七岁知为文

译文:

李泌,字长源,七岁就懂得写文章。玄宗开元十六年,天子召集所有能讲论佛、道、孔子的人,在宫中相互答对问难。有个叫员俶的人,年仅9岁就登上讲席,他能言善辩,谈吐流畅锋利,座上的人都被他折服了。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就问他:“小孩子还有能这样的吗?”他跪下奏道:“我舅舅的儿子李泌就是这样”皇帝就立即命人迅速召见李泌入宫。李泌到宫中后,皇帝正和燕国公张说一起观看别人下棋,于是让张说试试他的才能。张说请李泌咏“方圆动静”,李泌略作思考,说:“希望知道这个题目的大意”张说于是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立即回答说:“方如实行仁义,圆如运用才智,动如施展才能,静如暗自得意。”张说于是恭贺皇上得到了一个神童。皇帝非常高兴,于是赏赐李泌五匹帛,并且吩咐他的家人说:“好好培养他。”张九龄特别欣赏、喜爱李泌,常常把他领进自己的卧房。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都很友好,严挺之厌恶萧诚,说他很奸诈,劝张九龄和他绝交。一天,张九龄忽然自言自语道:“严挺之太刚强严厉,而萧诚柔美可喜”正要命令他身边的人把萧诚召来,李泌在张九龄身边,忽然说道:“您出身平民,凭借遵循正直之道官至宰相,却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吗?”张九龄很吃惊,改变容态向他表示感谢,于是称他为“小友”。

李泌长大后,博学多才,擅长研究《易经》,常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天宝年间,李泌到皇宫进献《复明堂九鼎议》,皇帝想起他早年聪明的事情,召见他讲《老子》,他讲论有方,因而得以任翰林侍招,仍在东宫当职,皇太子以优厚的礼遇对待他。李泌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杨国忠记恨他,让天子下诏书把他放逐到蕲春郡。

肃宗在灵武即位,物色访求人才,恰巧李泌自己也来到了灵武。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皇帝很高兴,想要授予他官职,李泌坚决推辞,愿意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李泌入朝议论国事,外出陪从天子车驾,大家都指着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穿白衣服的是山人。”

当初,肃宗在东宫,李林甫多次诬陷他,情形十分危急,等到继位肃宗怨恨李林甫,想挖他的坟墓焚烧他的尸骨。李泌认为天子念念不忘旧怨,是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心胸不够宽广。皇帝不高兴,说:“从前的事,爱卿忘记了吗?”李泌回答说:“我考虑的事情还不在这里。太上皇拥有天下五十年,一下子忽然失意,南方天气不好,而且他年纪又大,若听说陛下记念旧怨,内心会感到惭愧和不快乐,万一染病,这就表明陛下凭借天下之大却不能使亲人安乐了”皇帝有所感悟,抱着李泌的脖子哭着:“朕没有想到这一点。”

李泌被宰相常衮忌恨,常衮派他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辞,不愿前行,皇帝也留他。恰巧沣州缺刺史,常衮于是大谈南方凋敝,请求停止李泌现在的职位让李泌去治理,于是任命李泌为沣、郎、峡州团练使,后改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都有政绩。

8.文言文全文翻译,李蘩

原文: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

第进士,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岁昆,出义仓谷贱粜之,而以钱贷下户,又听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亲衣食之,活十万人。

明年又饥,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起,绵独按堵。知永康军,移利州,提点成都路刑狱兼提举常平。

岁凶,先事发廪蠲租,所活百七十万人。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

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

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悦。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名为和籴,实科籴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蘩奏:“诸州岁籴六十万石,若从官籴,岁约百万缗,如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变科籴为官籴,贵贱眂时,不使亏毫忽之价;出纳眂量,勿务取圭撮之赢,则军不乏兴,民不加赋。”

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讫如其议。

民既乐与官为市,远迩欢趋,军饷坐给,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米价顿贱,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

梁、洋间绘蘩像祠之。 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倍于常年,实由罢籴,民力稍纾,得以尽于农亩。”

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

范成大召见,孝宗首问:“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悦,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

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以尽涤民害。会有疾,卒。

诏以蘩能官,致仕恩外特与遣表,择一人庶官,前此所未有。 初,蘩宰眉山,校成都漕试,念吴氏世袭兵柄必稔蜀乱,发策云:“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为患者。

以武、宣之明,不能销大臣握兵之祸;以宪、武之烈,不能收藩镇握兵之权。危刘氏、歼唐室,鲜不由此。”

吴挺以为怨。后蘩总饷事,挺谬奏军食粗恶,孝宗以问蘩,蘩缄其样以进,挺之妄遂穷。

逾三十年,吴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诛曦,每语人云:“吾等焦头烂额耳,孰如李公先见者乎?”蘩讲学临政皆有源委,所著书十八种,有《桃溪集》一百卷。译文:李蘩, 字清叔, 崇庆晋原人。

考中进士后, 担任 隆州判官,负责绵州的政事。当年出现灾荒, 隆州判官, 负责绵州的政事。

当年出现灾荒, 李蘩拿 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并把钱借贷给贫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民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 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被救活的有十万人。第二年又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 ,被救活的有十万人 。

饥荒之年,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是 饥荒之年 ,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唯独绵州没 有受到盗贼的侵害。年景不好, 有受到盗贼的侵害。

年景不好, 他事先打开粮仓赈济 百姓,并免除他们的租税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 百姓 ,并免除他们的租税,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

汉中长时间饥荒,剑外的军队在老百姓中买粮的情况 汉中长时间饥荒, 特别严重。 特别严重。

李蘩曾经单人匹马地去田野间访问老百姓 的疾苦,有位老妇人对他说: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的疾苦, 有位老妇人对他说 :“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都是‘军队强行购粮 ’ 害的呀。 说着就泪流满面。

都是 ‘军队强行购粮’害的呀。 ” 说着就泪流满面。

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 上奏朝廷,免去了“ 于是)上奏朝廷 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 上奏朝廷 ,免去了“和 老百姓非常高兴。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籴 ” ,老百姓非常高兴 。

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 、钱粮,后升任郎中。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钱粮,后升任郎中。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买军粮,名 “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买军粮, , 。 为‘和籴’ 实际是‘科籴’”皇上下诏让制置使范成 和籴' 实际是‘科籴’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李蘩上奏说: “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李蘩上奏说: 各州 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 , 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如果在经费中斟酌一下应 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

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粮食 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 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支 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

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这样军队就 会兴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

李蘩就写了“ 会兴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李蘩就写了“利 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

前后共三年, 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前后共三年,李蘩上奏章十 三次,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但终究同意了他 三次,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 的建议。

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 的建议。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远近的人都高 兴地前来,军饷得到了保证,而。

文言文翻译令狐熙字长熙

上一篇:张公名德文言文 下一篇:钓道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