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淮传文言文
1.求《李稷传》的原文
楼上正解,不过我把翻译也给你吧。
可能用得到~ 原文: 李稷,字孟豳,滕州人。稷幼颖敏,八岁能记诵经史。
从其父官袁州,师夏镇,又从官铅山,师方回孙。镇、回孙皆名进士,长于《春秋》,稷兼得其传。
泰定四年,中进士第,授淇州判官。淇当要冲,稷至,能理其剧。
岁大饥,告于朝堂以赈之,民获以苏。游民尚安儿,饮博亡赖,稷疑其为非,督弓兵擒之,果盗邻村王甲家财,与其党五人俱伏辜。
调海陵县丞,亦有能声。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御史台照磨。
至正初,出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迁都事,又入为监察御史。劾奏阉宦高龙卜恃赖恩私,侵挠朝政,擅作威福,交通时相,请谒公行,为国基祸,乞加窜逐,以正邦刑。
章上,流高龙卜于征东。又言:“御史封事,须至御前开拆,以防壅蔽之患。
言事官须优加擢用,以开谏诤之路。殿中侍御史、给事中、起居注,须任端人直士,书百司奏请,及帝所可否,月达省台,付史馆,以备纂修之实。”
承天护圣寺火,有旨更作,乃上言:“水旱相仍,公私俱乏,不宜妄兴大役。”议遂寝。
会朝廷方注意守令,因言:“下县尹多从吏部铨注,或非其才,宜并归省选。茶盐铁课,责备长吏,动受刑谴,何以临民,宜分委佐贰。
投下达鲁花赤,蠹政害民,宜为佐贰。”帝悉可其奏。
迁中书左司都事,又四迁为户部尚书。十一年,廷议以中原租税不实,将履亩起税,稷诣都堂言曰:“方今妖寇窃发,民庶流亡,此政一行,是驱民为盗也。”
相臣是之。寻参议中书省事,俄迁治书侍御史。
十二年,从丞相脱脱出师征徐州,徐既平,谒告归滕州,迁曾祖父以下十七丧,序昭穆以葬,敕赐碑树焉。二十四年,出为陕西行台中丞,未行,改山东廉访使。
得疾,上章致仕,还京师。卒,年六十一。
赠推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穆。稷为人孝友恭俭,廉慎忠勤,处家严而有则,与人交,一以诚恪,尤笃于乡党朋友之谊。
中丞任择善、陈思谦既没,皆抚其遗孤,人以是多之。出入台省者二十年,始卒无疵,为时名卿云。
翻译: 李稷,字孟豳,滕州人。李稷小时候聪明伶俐,八岁便能记诵经史书籍。
父亲到袁州做官,李稷跟了去,拜夏镇为师。父亲到铅山做官时,李稷拜方回孙为师。
夏镇、方回孙都是有名的进士出身,擅长治《春秋》,李稷一身所学兼二人之所长。泰定四年,举进士及第,被任命为淇州判官。
淇州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李稷到了却能熟练的处理州中的要务。这一年遇上大饥荒,李稷申报朝廷,请求赈灾,百姓因此赖以存活。
一个无业游民姓尚名叫安儿,嗜酒赌博,当街耍流氓,李稷怀疑他为非作歹,率领州中的弓兵(掌管治安,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将其逮捕,审问之下,果然是偷了邻村王甲家的财物,才出来鬼混。同伙五个一起被逮捕治罪。
调任海陵县丞,同样有才能杰出的名声。此后入朝担任翰林国史院偏修官,提拔为御史台照磨。
元顺帝至正初年,出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改任都事,又入朝任监察御史。弹劾太监高龙卜仗着受皇帝恩宠,败坏朝政,擅自作威作福,结交当时的权贵,给国家增添祸乱的隐患,请加以放逐,以正国法。
奏章上后,发配高龙卜于征东。李稷又上言:“但凡御史密封的奏事,必须到皇帝面前才得开拆,以防有小人阻塞圣听。
言事的官员须优先提拔任用,以开直谏之路。殿中侍御史、给事中、起居注,须任命正直之士,记录百官的奏事,以及皇帝言论,每个月发到省台,再交到国史馆,作为后来编纂史书的准备。”
承天护圣寺失火,圣旨命重新建造,李稷又上言谏阻,说:“水灾旱灾频仍,国库与民用二者俱乏,不应该胡乱地大兴土木。”重建之议遂止。
适逢朝廷正注意地方官员的任用,李稷便奏称:“下面的县官多从吏部考核任命,有的并不称职,应交由中书省一并选拔。茶业、盐业、铁业,当任官员动不动受到处罚责备,哪有脸在百姓面前混呢?应分别委任辅佐官员。
各地掌管军事的达鲁花赤,乱政害民,也应设置辅佐官员。”皇帝都同意了他的奏议。
改任中书省左司都事,又累次改任户部尚书。至正十一年,朝廷大臣商议,认为中原之地租税之数不实,准备丈量田亩制定税率,李稷到朝廷进见说:“方今红巾乱党都在隐秘举事,百姓流离失所,这个政令一行,是驱赶百姓去做盗贼啊!”当权者认为他说的很对。
不久改任中书省参议,没多长时间,又改任治书侍御史。 至正十二年,随从丞相脱脱领兵征讨徐州,徐州平定后,进见请求回到故乡滕州,将曾祖父以下十七人的坟墓都迁了过去,皇帝御敕为之立碑栽树。
二十四年,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还没出发,又改任山东廉访使。任上得病,上表请求退休,回到京师。
病死,时年六十一岁。追赠为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为齐国公,谥号:“文穆”。
李稷为人仁孝、友爱、恭敬、俭朴,居官廉洁、谨慎、忠诚、勤劳,处理家务严厉而不失章法,与人交往,全是一腔热忱,尤其跟乡党朋友交情极深。中丞任择善、陈思廉两人死后,李稷一并抚养他们的遗孤,世人因此都很称道他。
出入中央地方为官凡二十年,始终无半点瑕疵,实为一时名臣。
2.明史俞大猷传的原文和译文谁知道
俞大猷,明朝牛人,曾独闯少林寺,棍打少林无一敌手,说少林棍法失传,将自己的棍法教给少林寺,并著有《剑经》, 俞大猷 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汉族,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
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
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 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晋江人。
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武术家、棍术大宗师,官至都督同知。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五代。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经常断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
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
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五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
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
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
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朝迁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
谭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
倭酋座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的随从,乘倭寇醉得东歪西倒之时,从木栏中抱来一只羊,缚起倒挂在大鼓的前面,让羊挣扎,踢动大鼓。
倭寇以为明兵劫营,顿时大乱,自相残杀,乡兵趁机杀进敌营,全歼倭寇。又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养着两只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
他带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先诱军犬争抢牛肉上钩而杀,然后带兵冲杀敌营。倭寇溃乱,争相登船从海上逃窜,俞大猷率军在永宁卫海口一块大石旁全歼敌寇。
后来,俞大猷亲自在这块石上题勒“镇海石”三个大字 。俞大猷多才多艺。
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棍法(后世称“俞大猷棍”), 使少林棍法丰富并得以继传。他创造一套用偻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
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棍术经典《剑经》,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的很多。
如今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是都督第遗址,门前巷仍叫都督第巷。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
他少是锻炬胆量的“练胆石”,仍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
3.文言文范云列传汉语翻译
《梁书·范云传》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他的父亲范抗,任郢府参军,范云随父住在府里。
范云一开始任郢州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不久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抗当时任郢府的长流,入城担任防务,把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叛军捉住,沈攸之召见他与他谈话,声色非常严厉,范云神情气色不变,沉着回答。沈攸之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召他来命他给城里送信。城内守军有人主张把范云杀掉,范云说:“我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会危及他们,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心甘情愿,死而无悔。”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交好,于是就免他一死。
齐建元初年,竟陵王萧子良做会稽太守,范云当时刚开始跟随竟陵王,竟陵王不了解他。恰巧遇上竟陵王游览秦望山,竟陵王让周围的人辨认刻石上的古文字,却没人能认识,惟独范云能诵读碑文,竟陵王很高兴,从此范云受到的宠信超过同府的其他人。范云之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废止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百姓能安居乐业。齐明帝召范云回都城,到了以后,授予散骑侍郎。又出京任始兴内史。始兴郡内有很多强横不法的大族,如有不善待他们的二千石官员,就密谋一同杀死他,不成功,就把官员赶走。始兴边界与蛮俚部落接壤,这些地方盗贼尤其多,以前诸任内史都是带着兵刃用以自卫。范云到始兴境内后,用恩德来安抚他们,撤除监视的哨所,来往商人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范云性情忠厚随和,侍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他爱好气节,崇尚奇伟之举,专意救助别人的急难。小时候跟领军长史王畡友好,后来王畡死于官署的房舍里,家贫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自己家里,亲自处理含殡入殓诸丧事。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优厚,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萧子良曾经启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宽恕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萧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其进谏的文书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纸,言辞都恳切直率。武帝无限感叹,于是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季节,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农事劳作之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夕的安乐闲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不认识范云,这时就走近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
当范云官居吏部负责选拔官员的时候,担任的职守尊贵而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却能应对如流,官府的文书批示,毫无壅塞阻滞,揭出奸邪,无所隐藏,犹若神明,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异常高明。范云性格很偏激严厉,缺少威严持重,有什么对的错的,都轻率地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看不起他。起初范云做郡守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到位高权重后,颇看重与别人相互馈赠;然而家无积蓄,只要有收入就分送给亲友。
4.薛濬传文言文翻译全文
薛濬,字道赜,是刑部尚书、内阳公薛胄同一祖父的堂弟。父亲薛琰,是北周的渭南太守。薛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成了孤儿,因为奉养母亲非常孝敬而闻名。幼年好学,有志气和操行,到长安求师。当时刚刚平定江陵,何妥回到国中,见到薛濬认为他很出色,就把经书和学问传授给他。北周天和年间,继承了虞城侯的爵位,做过纳言上士、新丰令。
隋文帝初年,提拔为尚书虞部侍郎,不久转为考功侍郎。皇帝听说薛濬侍奉母亲至纯至孝,因为他的母亲年龄大了,就赐给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和几案拐杖,四季珍奇贵重的食物。当时的人以之为荣。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薛濬非常忧伤容貌憔悴,亲朋好友都认不出他来了。等到为母亲守丧,皇帝诏令鸿胪寺帮助处理丧事,把薛濬的母亲送回到夏阳埋葬。当时是隆冬极寒的天气,薛濬披麻戴孝赤足步行,顶霜冒雪,从京都到家乡,走了五百多里路,脚被冻得脚指头脱落,冻疮破了鲜血淋漓,朝廷和民间都为他感到伤痛。州县里赠给他办理丧事的财物,没有接受一份。不久朝廷就起用他令他返职处理政事,薛濬多次陈述诚心,请求完成守孝丧制,皇帝下诏不准许。等他到了京城,皇帝见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为此容貌都变了,环顾群臣说:“我见到薛濬因为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身体,不由心中也感觉到悲伤。”赞叹称异了很长时间。薛濬到底经不住丧母的悲伤,病重将要离开人世。他的弟弟薛谟当时做晋王府的兵曹参军事,在扬州,薛濬给薛谟留下书信说:
“只是想到你一个人孤身做官,远在边地,顾念到这样的遗憾,怎么能够说得出来呢。刚才已经写下书信,希望能够与你当面永诀,忍着不死等待你回来,已经过了十天了。你仍然还没有来,就成了过往。思念切切,成为永别,这遗憾没法言说啊!保重吧,保重吧!”
信写完后薛濬就死去了,时年四十二岁。有司把这件事情通报,高祖为薛濬痛哭流涕,派遣使者送去册书吊祭。
薛濬性格清廉节俭,死的时候家里没有遗产。薛濬还是小孩时,和同宗族中的小孩子在小溪边玩耍,见到一条有角和脚的黄蛇,召集小孩子们一起看,却没有能够看到的。薛濬认为这是不祥的,回家以后非常忧愁憔悴。母亲逼问他,薛濬实话实说。当时有西域来的僧人到薛濬家求食,薛濬的母亲非常害怕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他,胡僧说:“这是你儿子吉祥的应验。而且这个小孩很早就有名声和地位,然而寿命不过是六七四十二岁罢了。”说完就走了,一下子就不见了人影,当时人们都很惊异。后来薛濬死在四十二岁,六七这样的预言,于是应验了。
5.朱倬传全文翻译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世学《易》,
入太学。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
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郡檄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
能夺。张浚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西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时
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
出教授越州。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骼事,又忤之。
梁汝嘉制置浙东,表摄参谋。有群寇就擒,属倬鞫问,独窜二人,余释不问。
曰:“吾大父尉崇安日,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余人。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
可尽绳以法?悉除其罪,不以徼赏。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剑。建寇阿魏众
数千,剑邻于建,兵忄耎不可用,倬重赏募卒擒获,境内迄平。
除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宗记其言,问:“卿久淹何所?”
倬曰:“厄于桧。”上愀然慰谕,目送之。旬日间,除国子监丞,寻除浙西提举,
且命自今在内除提举官,今朝辞上殿,盖为倬设也。既对,上曰:“卿以朕亲擢
出为部使者,使咸知内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独知卿。”除右正言,
累迁中丞。尝言:“人主任以耳目,非报怨任气之地,必上合天心。”每上疏辄
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
焚稿不传。知贡举,迁参知政事。
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金兵犯江,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
者胜,上深然之。又策敌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者守备,下则妄意绝江,
金必出下策。果如所料。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之进用,皆倬所荐
也。
高宗自建康回銮,有内禅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
之。”心不自安,屡求去。诏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谏
臣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明年致仕,卒。复元职,恤典如宰相,赠特进,谥文
靖。
倬公二十四世裔孙朱本龙著
6.《李赤传》原文与译文
译文:李赤,是个行踪不定的人,曾说过:我擅长写诗歌,与李白一样,所以自号李赤。
一次他到宣州游玩,州里人安排他住宿,跟他一同游玩的有与当地因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关系的友人,间隔了多日,也随李赤居于客舍。李赤遇到一个女人与她讲话,他的朋友开他的玩笑,李赤说:“这是为我做媒呢,我将娶这个女人。”
朋友听了大惊,说:“您的妻子还健在,您的母亲还在世,您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难道是受诱惑而患病了?” 友人取了“绛雪”丹来引诱他与女人脱离,李赤不肯。过了一会儿,女人来到,又与李赤说话,并拿出一块头巾,缢于李赤颈项上,李赤自己还帮助妇人用力勒,以至将舌头全部勒了出来。
朋友见了,便大声呼喊,并抢救他,妇人解下那头巾逃走了。李赤怒骂:“你坏了我的事,我将顺从我的妻子,你干什么啊?” 李赤就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写信,写好后并把信压平封成圆形,又写了一些信,都将它们封好。
写完信后,上厕所很久没有出来。他的朋友进去,只见李赤在厕所中两手抱着一个瓮诡秘地傻笑,旁视着,情势将要下到(厕中污秽中)。
朋友进去,就把他倒拉上来了。李赤大怒说:“我已经升堂面见到了我妻子。
我妻子的容貌漂亮,是世上其他女人所根本没有的,那宫殿的装饰,宏大富丽,整个殿内洋溢着椒桂芝兰的香气。回头看看你们的世界,如同一个混浊恶臭的厕所啊,而我妻子现在住的地方,与皇帝住的钧天、清都没有什么不同,你为何要害苦我到这种地步?” 这样之后,李赤的朋友才知道李赤遇到的是厕鬼。
于是召集仆人商议说:“赶快离开这个厕所。”大家就赶路,走了三十里路,在住宿站里住下来。
当晚,李赤又上厕所,过了很久,朋友进去,发现他又倒在厕所里了。朋友便把他拉出来,洗去他身上的脏物,众人围着他直到天亮。
第二天离开这里来到了另一个县,县里的官员正举行宴会,李赤的一切言行举止礼节与常人无异。大家正在喝酒之时,李赤的友人还未说得上话,喝了点酒回看李赤已离去了。
友人赶忙快步跟着李赤,见李赤又进了厕所,还用坐具顶着厕所的门。门坚固不能进去,友人一边喊叫一边与李赤说话。
大家破墙而人,见李赤的头已有一半陷入厕所的污秽里了,又把他拉出来洗干净。县吏便召来善于咒术的巫师守住李赤,李赤显得很自若的样子。
到了半夜,守的人疲倦了,都人睡了。等醒来时发现李赤不在了,大家呼喊着并寻找着李赤,只见李赤的脚露在厕所外,已经死去多时了。
众人只得将尸体运回他的家中,取出他所写的信来读,都是与他的母亲妻子诀别的,而所用言辞却跟正常人一样。柳先生说:李赤的事迹是真实的。
这是他因精神上患病才会做这个事的呢,还是因厕鬼而造成的呢?李赤在江湖间很有名气,他当初作为士人,与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一旦被怪异迷惑,而所做的事像这样,竟然反而把人世当作肮脏污浊之处,把这种肮脏污浊之处当作是皇帝住的清都,他的用意是很清楚的。
现在的人们都只知道讥笑李赤被厕鬼所迷惑而死,至于在是非的选取与向背的决定上不像李赤那样的,有多少人呢?世人要修养自身,不要因为想获利就凭自己的好恶而改变了自己的灵魂而死去,这就很幸运了,还有什么空闲去讥笑李赤呢?原文: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
故自号曰李赤。游宣州,州人馆之。
其友与俱游者有姻焉。间累日,乃从之馆。
赤方与妇人言,其友戏之。赤曰:“是媒我也,吾将娶乎是。”
友大骇,曰:“足下妻固无恙,太夫人在堂,安得有是?岂狂易病惑耶?”取绛雪饵之,赤不肯。有间,妇人至,又与赤言。
即取巾经其脰,赤两手助之,舌尽出。其友号而救之,妇人解其巾走去。
赤怒曰:“法无道,吾将从吾妻,汝何为者?”赤乃就牖间为书,辗而圆封之。又为书,博而封之。
讫,如厕久,其友从之,见赤轩厕抱瓮,诡笑而倒视,势且下入。乃倒曳得之。
又大怒曰:“吾已升堂面吾妻。吾妻之容,世固无有,堂宇之饰,宏大富丽,椒兰之气,油然而起。
顾视汝之世犹溷厕也,而吾妻之居,与帝居钧天、清都无以异,若何苦余至此哉?” 然后其友知赤之所遭,乃厕鬼也。聚仆谋曰: “亟去是厕。”
遂行宿三十里。夜,赤又如厕久,从之,且复入矣。
持出,洗其污,众环之以至旦。去抵他县,县之吏方宴,赤拜揖跪起无异者。
酒行,友未及言,饮已而顾赤,则已去矣。走从之,赤入厕,举其床捍门,门坚不可入,其友叫且言之。
众发墙以入,赤之面陷不洁者半矣。又出洗之。
县之吏更召巫师善咒术者守赤,赤自若也。夜半,守者怠,皆睡。
及觉,更呼而求之,见其足于厕外,赤死久矣,独得尸归其家。取其所封书读之,盖与其母妻诀,其言辞犹人也。
柳先生曰:李赤之传不诬矣。是其病心而为是耶?抑故有厕鬼也?赤之名闻江湖间,其始为士,无以异于人也。
一惑于怪,而所为若是,乃反以世为溷,溷为帝居清都,其属意明白。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反修而身,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而不返,则幸耳,又何暇赤之笑哉?《李赤传》是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柳宗元集》卷十七。
扩展资料 作者。
7.请翻译文言文《苏章传》
原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
八世祖建,武帝时为右将军。祖父纯,字桓公,有高名,性强切而持毁誉,士友咸惮之,至乃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
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窦固军,出击北匈奴、车师有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
斋 碌檬章少博学,能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
数陈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
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
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
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推折权豪,忤旨,坐免。
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不就。
时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论者举章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 译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他的八代祖上是苏建,武帝在位时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叫苏纯,字恒公,有很大的名声,性格倔强急性子而且不怕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当面提意见),士子和友人都很忌惮他,见面后都互相说:“见苏桓公,害怕他教诲责备人,见不到他,却又思念他。原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
八世祖建,武帝时为右将军。祖父纯,字桓公,有高名,性强切而持毁誉,士友咸惮之,至乃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
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窦固军,出击北匈奴、车师有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
斋 碌檬章少博学,能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
数陈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
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
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
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推折权豪,忤旨,坐免。
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不就。
时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论者举章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 译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他的八代祖上是苏建,武帝在位时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叫苏纯,字恒公,有很大的名声,性格倔强急性子而且不怕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当面提意见),士子和友人都很忌惮他,见面后都互相说:“见苏桓公,害怕他教诲责备人,见不到他,却又思念他.”京城周围的人都称他为“大人”.永平年间,在窦固的军队担任奉车都尉,随军攻打北匈奴、车师有功,受封为中陵乡侯,后来做官到南阳太守. 苏章从小就十分博学,善于写作。安帝在位的时候,朝廷荐举贤良方正有学识的人,苏章应对得当,策论高妙,得以任用,(就是选拔年轻干部)担任议郎这一职务。
在皇帝面前几次议论政策得失,发表的言论切中时弊,群臣都认为他十分正直。不久外放作了武原县令,当年是灾年,苏章立刻打开官仓赈灾,救活了三千多户人。
顺帝在位的时候,苏章升职担任了冀州刺史。苏章有老朋友在其属下担任了清河太守,苏章接受任务查证老友的腐败问题 。
后其得知苏章为其上司,便设宴相请。席间清河太守陈述了二人平生的情谊,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意即苏章为其保护伞)。
苏章称:“今日我与你故人叙旧,是私人关系;明日我是冀州刺史办案,要依法办公事。”第二日公堂之上遂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
于是冀州境内都知道苏章是个刚正无私的人,纷纷对其敬畏。后来苏章异地交换做并州刺史,上折得罪了当地权贵,因为违反了皇帝的旨意当即被罢免。
苏章隐居在乡间,不与官场来往。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为河南尹,不肯前去就职。
当时,天下日益动荡,人民多有疾苦,有评论的人向朝廷举荐苏章有治国之才,然而朝廷始终没有任用他,苏章最后在家乡去世。
8.刘珝传文言转白话(普通话)翻译
原文翻译
刘珝,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授官编修。天顺年间,历任右中允,东宫侍讲。
宪宗即位,作为旧的官僚,多次升任至太常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日讲。成化十年,进升为吏部左侍郎,担任讲官照旧。刘翊每次进讲,反复开导,语气从容不迫地,听到的人都为恐惧。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宪宗也很重要的。第二年,诏令以本官兼翰林学士,人值文渊阁参与机要事务。皇帝每次都叫他“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文章说“嘉猷赞翊”。不久升任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功。加官太子太保,升任谨身殿大学士。
刘翊性格开朗直爽。自认为官僚旧臣,遇到事情不回避。员外郎林俊因为弹劾梁芳、继晓被关进监狱,酸在皇帝面前的解释。李孜省等人左道乱政,想动摇太子。刘翊秘密上疏劝谏,计划少受阻。一向轻视万安,曾经斥责万安辜负国家没有羞耻。安积忿,日夜思念中酸。当初,商辖弹劾汪直的,刘翊和万安、刘吉帮助之争,结果罢除西厂。有一天,刘翊又在朝堂责备王越,王越羞愧而退。不久西厂重新设置,酸不能有所争论。到十八年,怎么看到直失宠,揣测西厂应当停止,邀请刘翊一齐演奏。刘玥推辞不与,万安于是独自上奏。奏疏呈上,皇帝很惊讶没有刘瑚的名字。安暗中派人揭发刘翊和直有牵连。恰逢刘翊的儿子刘镒邀约妓女狎饮,里人赵宾戏是《刘公子曲》,有时增加添饰淫秽的话语,杂教坊院本中演奏的。皇帝非常愤怒,决定去油脂。派遣宦官覃昌召集万安、刘吉到西角门,出帝亲手写的一封信函给他们看。安等人假装惊讶救援。第二天,刘翊上疏请求退休。他飞奔,我每月、每年隶、白银、纸币很好。其实排挤刘瑚使他离开的,万安、刘吉两人计划了。
当时内阁三人,万安贪婪狡猾,吉阴刻。刘硼稍微好,反而喜欢谭论,人的眼睛为狂躁。刘翊已经仓促撤退,而彭华、尹直相继进入内阁,万安、刘吉的党就更加稳定。刘翊当初遭逢母亲去世,守墓三年。等他回到,侍奉父亲尽孝。父亲去世,恢复房屋在墓。弘治三年死亡,谧号为文和。嘉靖初年,因为谏官的请求,赐祠庙匾额为“昭贤”,仍然派遣官员祭祀的。
出处
出自《明史列传》。
1.出处
出自《明史列传》
9.文言文《王修传》翻译
原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官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忠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
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太祖议行肉刑,修以为时未可行,太祖采其议。徙为奉常。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
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