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总复习
1.初三语文古文归纳(全部)
第一册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2.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⑩《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表现桓侯反感医生(对医生持有偏见)所说的一句话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行为的道理.本文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 4.《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黠”的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为学》通过贫富二僧从西蜀去南海的故事,阐述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对“人之为学”是难是易的看法是:“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6.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陶渊明《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8.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1.陆游《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12.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映。
2.初三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要有详细写法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二、通假字 七上: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童趣》)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尊君在不 “不”通“否”。
(《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 “坐”通“座”(《口技》) 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八上: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选贤与能 “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 九上: 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 “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 “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孟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 三、一词多义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谁有初三语文文言文的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词语解释 少时 年轻的时候 尝与人佣耕 曾经 辍耕之垄上 停止;去、往 怅恨 失望 苟富贵 如果 若为佣耕 你 太息 长叹 安知 怎么 适戍 强迫去守边。
适通谪 屯大泽乡 停驻 皆次当行 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会天大雨 适逢 度已失期 估计;误期 乃谋曰 于是、就 亡亦死 逃走 等死 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数谏故 屡次;缘故 上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今或闻无罪 有人 楚人怜之 爱戴 今诚以吾众 如果 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以为然 对的 乃行卜 去、往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足下事皆成 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 威服众人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陈胜王 称王 所罾鱼腹 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 字条 固以怪之矣 本来;通"已"认为奇怪; 间令 暗使。间,私自,偷着 之次所旁丛祠中 往,到 旦日 第二天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 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令辱之 使 笞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 陈胜佐之 帮助 并杀 一齐 召令徒属 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 你们诸位 藉第令毋斩 即使、假若 宁有种乎 难道 诈称 假装 袒右 露出右臂 为坛而盟 筑;盟誓 蕲下 攻克 徇蕲以东 攻占 比至陈 等到 数万人 几 弗胜 不 豪杰 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会计 集会商议 身被坚执锐 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 伐无道 攻打 诛暴秦 消灭 社稷 国家 刑其长吏 惩罚 句子翻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易安陵 交换 其许寡人 答应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甚善 好 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这样 弗敢易 不;交换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故不错意也 所以;错通"措" 请广于君 扩充 逆寡人者 违背 轻寡人与 轻视 非若是也 像;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听说 布衣 平民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庸夫之怒 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仓鹰 通"苍" 休祲 吉凶的征兆 若士必怒 如果 缟素 穿丧服 色挠 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之 道歉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句子翻译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来交换。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
4.初三人教版文言文复习列表,请列出来
1.《论语》(19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5.出师表--诸葛亮
6.桃花源记--陶渊明
7.三峡--郦道元
8.杂说(四)--韩愈
9.陋室铭--刘禹锡
10.爱莲说--周敦颐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6.愚公移山--列子
17.与朱元思书--吴均
18.口技--林嗣环
5.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
6.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技术员童鞋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5、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3、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17、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
7.初三文言文10篇阅读练习不要课内的,包括文章和练习题,适合初三练
朱云见汉成帝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③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④云下,云攀殿槛⑥,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③厉:激励,此处有“警戒“之意.④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⑤将:拿.⑥槛jiàn:栏杆.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修补.⑨旌:表彰.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遂将云去( ▲ ) 然后得已( ▲ ) 勿易( ▲ ) 10.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下亡以益民 皆以美于徐公 B.以厉其馀 其如土石何C.因而辑之 公将鼓之 D.素著狂直于世 谤讥于市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 12.朱云劝谏汉成帝的方式与邹忌劝谏齐威王有何不同?(2分) ▲ 齐桓公出猎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牝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襟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皋陶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④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注]①牝(pìn)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皋陶:人名,法官.舜的臣子.④见暴:即被强行夺了马驹.2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1)以臣名之 ( ) (2)臣故畜牝牛 ( )(3)公诚愚矣 ( ) 2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分) 使尧在上,皋陶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4.作者借“齐桓公出猎”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3分)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比户蓄兵器 ②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③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④自具棺葬之2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23.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4分) 一、《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二、《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一、《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