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文言文

1.文言文《北齐书》张耀翻译

张耀,字灵光,是上谷昌平人。父亲叫凤,晋州长史。耀年轻时坚贞谨慎,颇通吏事。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义旗建起,高祖擢耀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韩轨任瀛、冀二州刺史时,又让耀做了自己的咨议参军。后遭御史弹劾,州府僚佐以及轨左右因赃罪受牵连的一百多人,惟独耀由于清白未被审查。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位,迁耀相府掾。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所有的奖赏赐给,常让耀主管出纳。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外出,令耀居守中殿。显祖夜还,耀不开门,并提醒士兵加强戒备。帝在门外等候许久,催促十分急迫。因为夜深,真伪难分,须等火把取来后面识,门才能开。于是耀独自出门相见。显祖笑道:“你想学郅君章呀!”便让耀打开大门,然后进来。显祖为此事感叹了好长时间,还赏赐给他锦彩。出朝为南青州刺史,未赴任。肃宗辅政,迁为秘书监。

耀历事高祖、显祖、肃宗等帝,奉职恪勤,未尝出现差错。每得禄赐,便散发给宗族。节俭朴素,车服饮食,从未超出制度。好读《春秋》,每月一遍,时人将他同贾梁道相比。赵彦深曾对耀说:“你研讨《左氏》,是想找出服虔、杜预的纰缪吗?”耀说:“并非如此。《左氏》之书,言事详尽,恶人可以自戒,善人可以庶几。所以努力温习,不是想诋诃古人的得失。”天统元年(565),世祖临朝,耀奏事,疾病暴发,倒在御座前面。帝跑下御座探视,呼喊数声没有反应。帝哭着说:“老天呀,你为什么要弄走我的良臣?”只十天时间,就辞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诏书说耀忠贞正直,温恭廉慎。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号贞简。

2.文言文翻译《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氏。

父终德,魏济阴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位上。元康广涉文史,机敏有才干。

魏正光五年(524),跟随尚书令李崇北伐,凭军功受赐临清县男爵位。天平元年(534),撰修起居注。

二年,迁司徒府记室参军,尤受府公高昂信任和礼遇。出朝为瀛州开府司马,加辅国将军。

所任之官都很称职,高祖知道后就把他征召了去。慢慢地受到重用,让他做相府功曹参军,便掌管了机密。

高祖谋划国家大业,所以军务繁剧,元康承受高祖的意旨后,理事又快又好。元康性情柔顺谨慎,通晓世事。

高祖有次对世宗不满,当着家里人的面殴打,还破口大骂,事完后到外面告诉了元康。元康进谏说:“大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规定,您应该依照仪刑办事,而不必动手动脚。”

言辞恳切,甚至流了眼泪。从此之后,高祖再也不对世宗非礼了。

即使忍无可忍,动了手脚,就要说:“千万不要让陈元康知道。”高祖对他敬重畏惮,即可见一斑。

高仲密反叛,高祖晓得是因为崔暹的缘故,想杀掉暹。世宗隐匿好崔暹后,接着去求情。

高祖说:“看在你的面上,我饶他一命,但要狠揍一顿才好。”世宗就放出崔暹,对元康说:“你若让暹挨打,我就再也不同你见面了。”

崔暹在朝堂上,脱下衣服准备接受惩罚。元康快步走了进来,沿着台阶边上边说:“大王正要把天下托付给大将军,难道连一崔暹也不能原谅?”高祖听从建议宽免了崔暹。

世宗入朝辅政,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同受信任,虽然张亮、张徽纂等得到高祖礼遇,但其职位都在元康之下。魏尚书仆射范阳卢道虔之女是右卫将军郭琼儿子的媳妇,琼因死罪没官,高祖启奏朝廷,请将其儿媳赐给元康为妻,元康便休掉了发妻李氏,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元康逢迎谄媚善事人,而且会看脸色、能揣摸心思,举荐之人很多,但他不能平心待物,喜好财货,收受的金钱绸缎,数量难以计数,所以受到了清议的讽讥。 跟从高祖在邙山打败了周文帝,之后大会诸将,讨论进退的计划。

各位将领认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能乘胜追击。元康说:“两雄交战,岁月已久,今天大胜,便是天意,时不可失,应该乘胜追击。”

高祖说:“如果碰上了周的伏兵,我怎么处理?”元康说:“前些日子大王从沙苑撤军,他们都没有设伏,今天他们败到如此地步,哪能制定出周密计划?假若舍弃而不追击,一定会成为大王的心腹之患。”高祖始终没有听从。

到高祖病重时,对世宗说:“邙山之战,我没采纳元康的建言,才给你留下现在的祸患,我也为此深感悔恨,死也难以瞑目。”世宗继位理事,无康又受任用高待。

世宗将受魏禅,元康与杨愔、崔季舒都坐在世宗的身边,计划对朝士分别品藻,然后进行大规模地升迁除授。世宗家中的苍头奴兰固成掌管厨房膳食,极受宠幸。

早些时候,世宗杖打了他几十下,他是吴地人,性情急躁,又依仗着旧恩,因而极为恚愤,与其同事阿改企图谋害世宗。这时阿改服侍显祖,常常带着刀剑侍从左右,说“如果听到东斋高声喊叫”,就马上砍下显祖的脑袋。

这天,正好东宫建成,群官向魏帝祝贺。贺礼结束,显祖出东止车门,想到别的地方去,没有返回来,祸难就开始了。

兰固成乘献食之机,拿出事先藏在食盘中的刀向世宗刺去。元康以身阻挡,也被刺成重伤,到晚上就咽了气,时年四十有三。

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瀛、殷、沧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给武邑县一千户,旧封全部保存,谥号文穆。赙物一千二百段。

大鸿胪卿监护丧事。凶礼所需要支出的钱财物品,一律从国库开支。

元康母李氏,在其子死后,因悲伤过度暴病而亡,朝廷赠其广宗郡君,谥号贞昭。

3.《北齐书.颜之推》文言文翻译

《北齐书·颜之推》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该洽:博通,广博。

译文:

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军。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 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 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 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杀死他,依赖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 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 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 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 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后来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 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 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 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 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采用这个计策,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 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 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4.文言文《北齐书》卷二十二译文

《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崔暹传原文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

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

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

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

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

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

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

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

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

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

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 极言,世宗亦为之止。

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 之。显祖从之。

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

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

帝谓群臣 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崔暹传译文崔暹,字季伦,是博陵安平人。

崔暹年少时为读书人,避地到渤海,赵郡公高琛镇守定州,征召他做开府谘议。他跟随高琛前往晋阳,高祖(高欢)和他谈话,对此感到很高兴,任命他兼任丞相长史。

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事务,对他说:“大丈夫相知,难道在于新旧?军队的事情重大,留守的责任也紧迫,我弟弟年轻,不熟悉事宜,后方的所有工作,我就把它们一概都托付给你了。”和崔暹恳切地握手,直到握了三四次。

崔暹受到信任厚待一天比一天深厚,他喜欢推荐人才。他说邢邵适合担任府僚,还可以兼管机密之事。

世宗因而征用了邢邵,很受亲信器重。可言谈之际,邢邵却说崔暹的不是。

世宗不高兴,对崔暹说:“你说子才的长处,子才却专讲你的短处,这真是个平庸之人啊。”崔暹说:“子才说我崔暹的短处,我崔暹说子才的长处,(说的)都是事实,我也不会因此产生嫌怨。”

武定初年,升任御史中尉。崔暹先后上表弹劾尚书令司马子如以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劾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写得极为详尽,他们都被免去官职。

此外被处死贬黜的还有很多。高祖给邺下诸位权贵写信说:“崔暹刚刚任职御史台,就能如此检举弹劾。

咸阳王、司马令都是我做平民时门对门的老朋友,如果讲尊贵亲近,谁也不会超过这二人,可他们却同时获罪,我也不能相救,你们诸位还是小心谨慎为好。”高祖到京城去,群官到紫陌去迎接。

高祖握着崔暹的手慰劳说:“以前朝廷难道无法官,而天下人都贪婪,没有人肯去检举弹劾。中尉您尽心为国,不怕豪强,于是使远近肃清,诸位王公守法。

冲锋陷阵,大有这样的人,做官的本色,今天我才见到。”高祖赏赐崔暹好马,让他骑上来跟着走,边走边交谈。

崔暹下马拜谢,马受惊要跑,高祖为他拦住马并亲自把缰绳递给他。高祖驾崩,还没有发丧,世宗(高欢长子高澄)就任命崔暹为度支尚书,兼任尚书仆射,把心腹重任寄托在他身 上。

崔暹操心国事犹如家事,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超过规定的制度,诛杀无常,言谈举止,也时有过失,崔暹常常神色严厉地直言规劝,世宗也因此而改正。

有 囚徒几百名,世宗想把他们全部处死,常常催促公文案卷。崔暹故意拖延这件事,不按时进呈,世宗心情宽解后,囚徒们终于因此获得赦免。

显祖(高欢次子高洋)开始继承霸业,司马子如等人心怀旧怨,说崔暹犯罪严重,应该惩罚他。显祖听从了他们的 意见。

到登基时,中伤诋毁的人还不停止。皇帝就命令都督陈山提等人搜查崔暹家,发现他家非常贫乏,只找到高祖、世宗给崔暹的书信千余件,大多谈论军旅和国 家的大事。

皇帝感叹赞赏他。不久转任太常卿。

皇帝对群臣说:“崔太常清廉正直,天下无双,你们都比不上他。”。

5.北齐书 高长恭的古文翻译

北齐书高长恭传

原文: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译文:

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作了并州刺史。突厥人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时,高长恭在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次杀入周军,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齐军不认识高长恭。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城上的齐军认出是他,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将周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成为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后他历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贿赂。后来作太尉,和段韶率军攻柏谷,又攻定阳。段韶生病,高长恭总领其军。

齐军在邙山大捷时,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 “你杀入敌阵内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 ”高长恭说: “一想到这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觉地冲进去了。 ”后主嫌恶高长恭说的 “家事 ”一词,从此对他猜忌起来。等到高长恭在定阳,其部下相愿对高长恭说: “大王既然受朝廷重任,为什么如此贪婪 ?”高长恭未加回答。相愿说: “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吗?” 高长恭说: “是。 ”相愿说: “朝廷如果嫉恨大王,在这些事情上就可以处罚您,您本为求福,反而易招来祸患。 ”高长恭流下眼泪,上前跪下,向相愿请教安身之术。相愿说: “大王以前既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名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 ”高长恭认为此言有理,但最终没有撤身退步。等到陈国进攻江淮地区,高长恭害怕重又为将带兵作战,叹息说: “我去年得了脸肿病,现在为何不发病呢! ”从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疗。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毒杀高长恭。高长恭对妃子郑氏说: “我竭尽忠诚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 ”郑氏说: “你为何不求见皇上 ?”高长恭说: “我哪里还能够见到皇上! ”便钦毒酒而死。死后追赠太尉的官职。

高长恭外貌温柔,但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军中为将,亲自处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水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分吃。当初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高长恭贪赃枉法,高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进攻定阳时,阳士深也在高长恭的军营中,他很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杀了自己。高长恭听说此事后道: “我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 ”便找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让他安下心来。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人们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高长恭回来后,谁也没有责罚。武成皇帝(高淇)奖赏高长恭的功军,命贾护为他买了二十个小妾,高长恭只受了一个。家中有价值上千金的债券,临死的那天,高长恭将它们全都烧掉了。

6.古文典故解释翻译 北齐书 高澄侯景 卷三 帝纪第三 文襄

侯景回信说:我是乡下的老百姓,本来设什么才能用处,为国家献身,已经历了两代君主,冒着危险经受艰难,怎能躲避风霜,于是得到当年的富贵,一生的荣华。

有一天举起战旗,拿起鼓槌,同北面相对抗是焉什么呢?实在是害怕灭亡的危险,担心招来祸害的缘故罢了。往年的年底,你尊敬的父王患病,神不保佑善人,我祈祷也不能痊愈。

于是让得宠的小人把持权力,亲信的人离心离德。妻子儿女在家里,无缘无故被包围。

等回到长社,希望亲自陈述情况,文书还没发送出去,军队的斧铁就逼近了。战旗已在对面,相距不远,飞快地递送文书上奏,希望陈述我的情意。

可是众将领倚仗兵力强大,对我藐视不屑一颅,挥舞着兵器锋刃前刺,一心想屠杀,挖掘围沟拦水灌城,汝淹的城墙只剩六尺高。举目看去,生命的危险就在顷刻问,不忍死去,到城下出战,在西魏卑躬屈礼割让土地,难道是我高兴做的吗?禽兽厌恶死亡,人性喜好生命,我实在没什么罪过,桓公、庄公有什么罪。

况且你尊敬的父王以前同我并肩共事,努力同心,辅佐皇帝,虽然又有权势的参差不同,所处的天气冷热略有差异,丞相司徒,就像大雁的行列前后排列罢了。幸福俸禄官爵荣誉,自是天子赐给的,有了功劳然后授予,从道理上不相冲突,想要求我像漆身吞炭那样报恩,是多么的荒谬!然而偷窃别人的财物,还称他是盗贼,得到的俸禄脱离了君主,只是说不取。

现在魏国的德行虽然衰弱,上天给予的命运没有改变,为个人的私宅家眷报答恩情,右什么值得说的。你嗤笑我不能柬面封侯,受到别人控制,好像是教导我推崇祭仲而褒扬季氏。

没有君主的国家,在礼制上没有听说遇,行动不合法度,将用什么来作为准则。我私下认为分出财物抚养幼子,事情归于完美的终结,腾出房屋安置孤儿,谁会说交情半道而止。

你又说我兵多不足以使自己强盛,处身危急如同累卵。然而商纣拥有众多的平民,最终经历了多次动乱,商纣百次取胜,终究自己断绝了后嗣,颖川之战,就是借鉴。

政局的衰微和稳定是由人力所为,不在于谁掌握了政权而在于德行,如果能够忠诚守信,即使弱小也一定会强大,忧伤启发人的智慧,处身危急有什么痛苦。况且现在梁国国运昌盛,以礼节招引安抚我,给我披上虎皮,用高贵的爵位笼络我,我正打算以五岳为园苑而以四海为水池,扫荡邪恶污秽的空气来拯救老百姓。

束面束缚瓯越,西面打通沂陇,昊越强悍有力,带甲的士兵有一千队,秦的强兵冀的壮马,弓箭手十万,大风一振荡,枯朽的树干一定摧毁,凝结的冻霜顷刻坠落,秋天的叶蒂自然死亡,把逭看作弱小,谁能称得上强大?又说我被两面诬蠛,受到两国怀疑,考虑事理人情,说得太过分了。过去陈平背叛楚国,归附汉朝就使汉朝强大,百里奚离开虞国,进入秦圃就使秦国成为霸主.大概昏昧还是明智是由君主,用还是不用在于个人,遵奉礼制而行事,神会抛弃吗!书信上说兵马装备精良新颖,指定日期一起出动,夸大炫耀形势,一定想消灭我。

以寒胶白露的时间临近,这样的节气对我们是相同的,秋风扬起尘土,你我战马所向右什磨两样。只知道北方的尽力相争,没意识到西方和南方的联合,只打算一心到前边的路上巡行,没有觉察到陷坑就在旁边。

离开危境趋向安全的地方,现在我已回归正统;将灾祸转变为幸福,现在我已摆脱了网罗。那时你会嗤笑我遇于执迷,这里我也笑你糊涂不清醒。

现在引导二国,举旗向北讨伐,士兵们像熊虎一样士气高昂,攻下收复中原,剂州、襄州、广州、显州已经属于西魏,项城、县瓠也归附梁国,幸运的是自己夺取的,何必动用别人的援助。然而情况的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道理有多种多样,替你打算,不如割让土地求得双方和平,形成天下三分鼎立,燕、卫、趟、晋的地方足够你得到俸禄了,齐、曹、宋、鲁的地方全都归到大梁。

使我能够在南方的王朝尽心效力,促成和北方结焉姻亲通好,作为访问礼物而捆束好的布帛自然运在路上,战车不再驾驭,我立下当世的功劳,你完成父亲留下的事业,各自保卫边境上的堡垒,听任享受岁月的时光,百姓安宁,士农工商四民得到安居。如果要在田野上驱赶农夫,去对抗从三方来的强敌,有前前后后躲避兵器的进攻,在心腹要害抵挡JJ刃箭镞的袭击,即使是任命姜太公为将领,也不能够得到生存,就是到上天那里,也怎么能够成功。

来信上说,妻子老劝都在司寇那里,以此相要挟,希望我能够返回。应该是起疑心想偏了,不懂得大道理。

过去王瞳归附蘧朝,母亲留在楚国也没回去;刘邦的父亲被楚国囚禁,刘邦坦然自若地讨一杯羹。何况那妻子儿女,还可以放在心上。

如果说杀了有用,我想制止也不可能,杀了没有坏处,再加活埋还是斩杀,我的家眷在你手上,同我有什磨关系呢。蔡遵道所说的,也确实不是假的,所以又加以陈述,再表明自己的心意。

过去我和盟主,共事像琴瑟一样和谐,进谗言的人挑拨离间,反而成为仇敌,抚弄弓弦拿着弓箭,不觉感到伤心,撕开布帛写回信,还有什么可述说的呢。

7.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文言文翻译

阳斐 卢潜 崔劫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阳斐,字叔鸾,北平无终人了。

[一]父亲藻,魏建德太守,赐赠幽州刺史。孝庄帝时,斐在西兖州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

历任侍御史,兼任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兴和年间,为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梁朝聘问通好。

梁朝尚书羊侃,北魏叛变的人啊,与斐有旧,想请阳斐到住宅,三写信,陈斐不回答。梁人说:“羊已经来了很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也到他家见面,你有什么为难?“斐说:“柳下惠可以,我不可以。

“梁帝亲自对斐说:“羊侃极想见你,现在两个国家和好,天下是一家,又怎么会谈论彼此?“斐最终拒绝了。出使回来,任廷尉少卿。

石济黄河泛滥,桥梁毁坏,斐修建的。又转移到白马渡口,河中起石宛转,两岸建造关城,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

东郡太守陆士佩认为黎关河形胜,想靠山就水来为皇家园林。给阳斐写信说:“当大将军商量以您为匠的。

“斐回信拒绝说:“现在担忧开启,运遇到昌历。所以大丞相天启霸业,再造太极;大将军霍光承接设计,继绩大显。

国家开始好转,百姓并未平息。确实应该轻徭薄赋,体察民情,《诗经》上不是说过吗:“百姓辛勤劳作,到小康,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诸侯邦。

所以古代的帝王也有表山砍伐树木,没有满足他们的心意;下车成宴,如果能使他的感情。正足以没有天地的财物,剥夺百姓的髓脑。

所以孔子回答叶公以来远,酬哀公因为管理百姓,虽然同是问,需要不同的结果。司马相如称颂上林的观察,扬雄驰骋打猎的话,即使是推墙填,乱用收…落网,而对无补于风化,只足以显示他的过失犯了。

“不久改任尚书右丞。天保初年,任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因公事被免职,长时间的,任都水使者。显祖亲自统率六军,向北进攻突厥,又诏令阳斐修筑长城。

写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升任散骑常侍,吃陈留郡干。

不久,任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干明元年,征入任廷尉卿,升任大将军……,兼任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调任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

上表辞官,下诏不允许。不久他,被授任为仪同三司,吃广阿县干。

在官位上去世。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谧号敬简。

儿子阳师孝,中书舍人。卢潜,范阳涿人了。

祖父何尚之,北魏济州刺史。父亲卢文符,通直侍郎。

卢潜容貌伟,善于言谈,年轻时就有成人的志向。仪同贺拔胜征用为开府行参军,补任侍御史。

世宗引荐他任大将军西合祭酒,转任中外府中兵参军,机密倔强,为世所知,说他终究可以大用。王思政在颖川被擒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

卢潜曾劝说世宗说:“思政不能牺牲,有什么值得重视!“世宗对左右的人说:“我有了卢潜,就是又找到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违忤圣旨免。

不久又任左民郎中,因讽刺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人都被禁止。当时清河王高岳带兵援救江陵,特别赦免卢港认为岳的行台郎。

返回,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调任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上奏说,偷偷从清河向南讨伐,清河王命卢潜游说萧梁的将领侯填,大受贿赂,还没有上奏。

显祖把卢潜杖打一百,截断胡须,左为魏尹丞。不久任命为司州别驾,出任江州刺史,在哪里有治国的方略。

肃宗作相,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在此之前,梁将王琳为陈国军队打败,拥有他的主子萧庄归附寿阳,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因此暗中与王琳为南讨经略。

王琳部下义,所以多在扬州,[二]和陈接壤。潜协调和谐内外,很得边世俗的和。

陈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三]合州刺史周让珍先后入侵,卢潜击退平的,因功劳加授散骑常侍,享受彭城郡干。改任合州刺史,左丞照旧。

又任命他为行台尚书,不久授仪同三司。王琳专心一意图谋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属陈派到寿阳送信,请与国家和好。他做报告,仍然启并且愿意停战。

依照所请求。因此与王琳有矛盾,互相上表列。

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命卢潜为扬州刺史,兼任行台尚书。潜藏在淮南十三年,总管军民,大树风政绩,陈对他很害怕。

陈后主和他边将的信中说:“卢潜仍在寿阳,听说他什么时候回北,这些人不死,正是国家的祸害,你应该认真的准备的。“显祖刚平定淮南,给十年优待。

十年之后,到天统、武平中,征税繁杂。又,高元海当政,禁绝捕鱼打猎,人家没有资金。

胡商欠政府的债务,宦官陈德信放任他们随便注淮南有钱,命令州县征收。又有送突厥兵马数千匹在扬州境内,令当地富豪买的。

钱开始进入,就拿出来.括江、淮之间马,并送官…。因此百姓动乱不安,切齿怨恨。

卢潜随时随地安抚慰问,并利用权谋,因此得以平安无事。武平三年,征入任五兵尚书。

扬州官吏百姓因暗中告诫断绝酒肉,笃信佛教,大设僧会,以香华绿道,流着泪送的。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又来了。

“到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人同时陷落。

[四]不久死在建业,五十七岁,他家买尸体归葬。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没有。

8.文言文翻译<;北齐书袁聿修传>;"袁聿修,字叔德"

翻译: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他是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但过继给叔父袁跃为子。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时的起居礼度,与成人相仿。

九岁时,州里辟署他为主簿。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物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魏孝武帝大昌中,他初次任官为太保开府西阁祭酒。 十八岁时,领本州中正。

不久,兼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东魏孝静帝武定末,任太子中舍人。

北齐文宣帝天保初,任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他任职数年,大有政绩,声誉颇佳,得到远近百姓的称赞。

天保八年,兼太府少卿,不久,转任大司农少卿,又改任太常少卿。 北齐孝昭帝皇建二年,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命令恢复前职,先后加冠军将军、辅国将军,调任吏部郎中。

时间不长,迁任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领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恩道私自借贷库钱四十万,用来聘太原人王?V的女儿为妻,而王氏已先收下陆孔文的聘礼作为定婚礼物,袁聿修由于是司徒府的首要僚佐,又是国家负责司法的官员,知道此事而不加弹劾,受到免去御史中丞的处分。

不久,迁任秘书监。 齐后主天统中,朝廷下诏命令袁聿修与赵郡王高睿等商议制定五礼。

后出任信州刺史,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静,不言而治,自从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后主武平中,御史都出来巡视诸州,梁、郑、变、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包括僧人在内的全州百姓,追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想要运送。

当时正是盛暑,袁聿修恐怕百姓们过于劳累,往往为送行的人停下马,随手喝一杯酒,表示已领受他们的好意,感谢他们的情义,并让他们回家。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他立碑,收敛嫌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不久,他被任为都官尚书,仍领本州中正。转任兼吏部尚书、仪同三司,不久,被正式任命为吏部尚书。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土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 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而袁聿修还以旧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

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历任要职,虽然是由于自己的才干声望,但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袁聿修任吏部尚书后,自认为是由于自己的声望而得任此职的。

起初,冯子琼以尚书仆射掌管官员选任的事务,他子女的婚嫁之事,接连不断,袁聿修曾加以嘲讽,说:“冯公经营婚事,日不暇给。”等到袁聿修自己在吏部,也不能免于此,当时认为是由于所处的地势而决定的。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少有。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邵与袁聿修有旧交,每次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大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

他经过兖州时,邢邵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邵派人送去白纳为信。袁聿修退还白纟由不受,与邢邵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出行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

人言可畏,应象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邵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匆忙之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弟昔日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了。”

到袁聿修在吏部,正赶上国政衰败,道德沦丧,如果违背权要之臣,恐怕立刻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袁聿修虽然自己仍严守清白,但还是不能摆脱请谒的烦劳。 北齐灭亡后,他入仕北周,任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

周静帝大象末,为东京司宗中大夫。隋文帝开皇初,加上仪同,迁任东京都官尚书。

东京废,又入朝任都官尚书。开皇二年,出任熊州刺史,不久即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他儿子袁知礼,北齐后主武平末官至仪同开府参军事。 隋文帝开皇中,袁知礼为侍御史,历任尚书民部、考功侍郎。

隋杨帝大业初,他死于太子中舍人任上。 原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

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阁祭酒。年十八,领本州中正。

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武定末,太子中舍人。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

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大常少卿。皇建二年,遭母忧去职,寻复前官小冠军、辅国将军,除交部郎中。

未几,迁司徒左长史,加膘骑大将军,领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

北齐书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