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难易文言文
1.郁离子.正已篇 本性难易文言文翻译
本性难移 【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明刘基《郁离子·正己篇·本性难移》) 【注解】1、楚太子:楚考烈王熊完(前290-前238)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熊悍(前268-前228),于前238-228年在位。楚考烈王于前262―前238年在位。
楚考烈王继位后,以春申君黄歇为令尹,赐其淮北地12县,迁都寿春。楚、赵结盟,楚考烈王令春申君以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史记》说考烈王有三子(楚幽王、楚王负刍、楚哀王)。
《战国策》说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氏,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2、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
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子为凤凰所食。3、枭:一种与鸱鸺相似的鸟,即今猫头鹰。
同“鸮”。读作xiāo。
4、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后成为楚国的令尹,把持楚国的朝政,姓黄,名歇。他的门下养有食客三千,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和赵国的平原君都以善养士闻名于战国,合称“战国四公子”或“战国四君子”。
5、何与:犹言何干。宋周密《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此守臣职也,于都吏何与焉?”明李贽《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
清李渔《闲情偶记·颐养·行乐》:“人之行乐,何与于我?”6、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是春申君黄歇门下最为著名的食客之一。
7、狗偷鼠窃:即“狗盗鼠窃”,亦类于“鸡鸣狗盗”。像鼠狗那样的盗贼。
后也用来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二·方国珍始末略》:“今复遣数舟,狗偷鼠窃。”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南朝萧詧《愍时赋》:“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8、亡赖:即“无赖”。
本义不务正业。后亦指不务正业的人。
《汉书·高帝纪下》:“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金史·孔彦舟传》:“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
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新唐书·李纲传》:“后太子寖狎亡赖,猜间朝廷。
纲频谏不听,遂乞骸骨。”9、宠荣:犹尊荣。
这里是“使尊荣”的意思。《史记·礼书》:“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
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夫富贵宠荣,臣所不能忘也;刑罚贫贱,臣所不能甘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明唐顺之《告病疏》:“臣某本樗栎粗材,过蒙陛下甄录,使得待罪翰林,此宠荣之至极。”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或者在白话文之类里找出一点古气,反过来替古董增加宠荣。”10、玉食:美食。
《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孔传:“言惟君得专威福,为美食。”
孙星衍疏:“玉食,犹言好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
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太官荐玉食,野人徒美芹。”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你也忒清高,撇下了朱门玉食,到这陋巷觅簟瓢。”
鲁迅《坟·春末闲谈》:“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11、荐:进;进献。
这里指提供装饰精美的鞋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
《梁书·袁昂传》:“未遑荐璧。”又如:荐酒;荐璧(进献璧玉);荐贿(奉献财物)等。
12、珠履: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唐储光羲《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龚骞《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13、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14、寤:通“悟”。
醒悟;明白。15、李园:赵国人,曾作过春申君的舍人。
【译文】 楚国太子熊悍用梧桐的种子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发出凤凰那样高雅的鸣叫声。春申君说:“这种鸟生性凶猛,与别的鸟类极为不同,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您知道猫头鹰是不可能因为食物而改变它的本性而成为凤凰的,可您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盗鼠窃一样的无赖之徒,而您。
2.【郁离子.正已篇本性难易文言文翻译】
本性难移楚太子①以梧桐之实②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春申君③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④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⑤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寤,卒为李园⑥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注解】①楚太子: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②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子为凤凰所食。
③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他的门下养有食客三千。
④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⑤国士:指举国推崇敬重的杰出人物。
⑥李园:赵国人,曾作过春申君的舍人。【译文】 楚国太子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并希望它温顺发出凤凰般的鸣叫声。
春申君说:“这种鸟生性特别凶猛,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你既然知道枭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特性而成为凤凰的,可你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而你却宠爱、敬重他们,把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还希望他们成为国中的杰出人物回报你。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种子喂养枭并希望它发出凤凰鸣叫声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仍不领悟,最后被李园杀死,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没有一个能替他报仇的。
【评语】常言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对那些不学无术,品行不端的人,决不可姑息迁就,甚至寄予厚望,否则必然养虎贻患,自伤其身。
故人言恶习难改,然改之成材。
3.《本性难易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
楚太子②以梧桐之实③养枭,而冀④其凤鸣焉。
春申君⑤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⑥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不可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⑦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⑧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⑨,卒以李园⑩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全文译:楚国太子用梧桐的果实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像凤凰那样鸣叫。春申君说:“这是猫头鹰,有天生的习性,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你既然知道猫头鹰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特性而成为凤凰的,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而你却宠爱并给予他们高位,把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希望他们成为举国杰出之士报答你。
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果实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像凤凰那样鸣叫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仍不醒悟,最后被李园杀死,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无一人能替他报仇的。①出自明代文学家刘基的《郁离子·正己篇》②楚太子: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
③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子为凤凰所食。
④冀:希望⑤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他的门下养有食客三千。
⑥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⑦荐:赠⑧国士:指举国推崇敬重的杰出人物⑨领悟⑩李园:赵国人,曾做过春申的舍人“而君宠荣之”之:无赖之徒“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之:给无赖之徒好的食物吃(仅供参考)这篇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那些不学无术,品行不端正的人,决不可姑息迁就,甚至寄予厚望,否则必然养虎贻患,自伤其身。
4.本性难易楚太子①以梧桐之实②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参考译文]楚国太子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并希望它能发出凤凰般的鸣叫声。
春申君说;“这枭,天生有特殊的习性,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 ”朱英听了这话,对春申君说:“你(既然) 知道枭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习性而成为凤凰的,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而你却宠爱、敬重他们.把珍美的食品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还希望他们成为国中才干杰出的人来回报你。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并希望它发出凤凰般的鸣叫声的做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仍不领悟,最后被李园杀死,但是他门下的食客中没有一个能替他报仇的人。
5.人性冷漠文言文600字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引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yín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故枸木必将待隐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曰:若是则过矣。今之人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目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也,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之文理,若是则让乎国人矣。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然则生而已,则悖乱在己。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望 采纳
6.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有什么典故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有一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杲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杲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您的弟子吧!”
宗杲:“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杲:“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他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杲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起得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杲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煽,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克制自己、保持平和心态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忍耐和磨练。
7.关于人的本性不是坏的的文言文
《孟子》中有很多如:尽心 告子等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告子》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