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少说话的文言文有哪些
1.警示“少说话”的文言文有哪些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2、言多必有数短之处。出自《鬼谷子·中经》
译文: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3.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出自: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译文: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4、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出自:《弟子规》
译文: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不如少说话。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五十六章》
译文: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 言者不知,能描述出来的道理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
2.求10篇 字数较少的 文言文 原文 翻译 字的解释
是不是要这样的内容,网上有啊.只是要自己整理一下. 片段文言文翻译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d~y,=-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译文】一般情况下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2、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U平公曰:“善哉!”P{fYY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Bj 【译文】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
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
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 3、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土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土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
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aa/Yv 【译文】动筒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说:“孔子的弟子有名的有七十二个人。”动筒于是就问:“有名的七十二个人,几个是成年的,几个是未成年的?”博士说:“书上没有记载。”
动筒说:“先生读书,怎么能不知道。
3.找古文 一个对话的古文 (短些)
1.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同“智”)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第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瞳子何必在大
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②,恨量小狭③。” 赵云
:“尺表能审玑衡之度④,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⑤。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⑥。”
①稽中散: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曾随嵇康学习,
有才气。
②白起:战国时秦大将。
③恨:遗憾。小:稍微。
④表:古代测量太阳影子来计算时间的标竿。玑衡: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
⑤管:古代校正乐律的工具。
⑥识:才智。
译文:稽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何必要大呢,只看才智如何就可以了。”
4.告诉人不要多说话的古文
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弟子规》谈到接人待物时,告诫学子:“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意思是说:平时不要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不如少说话。
莫过于诗经《氓》了,里面描写了一个负心汉开始信誓旦旦,最终却抛弃女主角的故事。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里面的,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