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文言文部分翻译

1.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文言文部分翻译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

为童子时,尝系鼠熙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予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之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招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俯下,呼曰:“臣不才,愿意思自救。”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捕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附文言文翻译 申甫,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有口才。

做童生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有一位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

于是那位道人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在地上按照四个方向摆放完毕,然后将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能逃出来。不久那道人又引来一只狐狸,那只狐狸想要抓住那只老鼠,但是那只狐狸也终于不能进入阵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久。

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八阵图’,小子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那道人就离开了。

明代天启初年,申甫那是正做和尚研究佛学,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在佛学方面没有什么心得。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那道人临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卷书,就分别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申甫打开看那卷书,发现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车战的部分特别详细。

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学习一年多,从此也不再钻研佛学了。 后来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

刘老先生,是原先颍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

申甫多次凭他的法术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愍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门白天都紧闭不开。

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喊道:“我不成器,没有特别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

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在没有兵士派给申甫,只能下命听任他自己召募兵士。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渐集合起来,都是市井中不懂得执持与使用兵器的贫穷人家的子弟,而申甫所传授的法术,又以用车为主,仓猝不能够训练好。

申甫正等着选定日期部署他的部属,还没来得及参战呢。在这个时候,朝中权贵重臣都不习练兵法,与刘公和金公屡屡意见相左,又忌妒申甫凭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启用,就商议先让他们对敌,于是他们日夜下达调兵的凭证,催促申甫,让他出战,而这时候正好遇上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兵败被杀。

满桂是原大同总兵官,是著名的老将,因为被调派赶来驰援护驾来到京城,愍帝正倚重他。他打败以后,整个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

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领他的部属由城上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亲自与敌兵肉搏,被数十支飞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权贵大臣争相指责申甫,并且讥讽刘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理会申甫之死的人。

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

2.山东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那段.,和一些名句)

渔父/《楚辞》(“渔夫和屈原那两段”)

逍遥游(节选)/庄子(第一二段)

兰亭集序/王羲之

还有些篇目没有补出来.,很少考)

五人墓碑记/张溥 (我们要求的是第二(,《短歌行》.扼腕墓道..韩非囚秦,反正写的挺好的)

必修五

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一段)

长亭送别/王实甫(三首曲目)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有那个什么“,《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呵呵,发其志士之悲哉”那段)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最后一段)

鸿门宴/司马迁 (名句)

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蜀道难/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蝶恋花/晏殊

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滕王阁序并诗/王勃(要求的应该是背二三段.,但是大纲上好像有。

我也不知道你们老师会不会要求必修一

劝学(节选)/荀子

师说/韩愈

赤壁赋/苏轼

必修二

六国论/苏洵

阿房宫赋/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我们要求的是最后几段,基本没考过,但是最后几段也出现过题目,反正是有“,特别是山东..?还是第三,但是考得很少。

有啥不懂得再问吧.

比如说《氓》,记不太清了,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全背.,《采薇》,《说难》.,因为课本删去了..

还有一些现代文

3.山东省高考语文必背90篇古诗词和古文,急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济南高中(山东版)所有必背的文言文及诗歌

人教版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 1 一年级上册 1 一去二三里 1 咏鹅 骆宾王 1 画 唐 王维 1 画鸡 明 唐寅 1 静夜思 唐 李白 1 悯农 唐 李绅 1 一年级下册 1 春晓 唐 孟浩然 1 村居 清 高鼎 1 所见 清 袁枚 1 小池 宋 杨万里 2 二年级上册 2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2 山行 唐 杜牧 2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2 赠汪伦 唐 李白 2 二年级下册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2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2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2 绝句 唐 杜甫 2 三年级上册 3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3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3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3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3 三年级下册 3 咏柳 唐 贺知章 3 春日 宋 朱熹 3 游子吟 唐 孟郊 3 乞巧 唐 林杰 3 嫦娥 唐 李商隐 4 四年级上册 4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4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4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4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4 四年级下册 4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4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4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4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4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5 渔歌子 宋 张志和 5 五年级上册 5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5 秋思 唐 张籍 5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5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5 五年级下册 5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5 凉州词 王翰 5 牧童 唐 吕岩 5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6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6 六年级上册 6 诗经·采薇 6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6 天净沙·秋思 元 白朴 6 马诗 唐 李贺 6 伯牙绝弦 6 六年级下册 6 元日 宋 王安石 6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6 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7 鸟鸣涧 唐 王维 7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7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7 石灰吟 明 于谦 7 竹石 清 郑燮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7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7 浣溪沙 宋 苏轼 7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7 江南 汉乐府 8 登鹳雀楼 王之涣 8 风 李峤 8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8 出塞 王昌龄 8 鹿柴 王维 8 古郎月行 李白 8 早发白帝城 李白 8 别董大 高适 8 绝句 杜甫 8 枫桥夜泊 张继 9 江雪 柳宗元 9 塞下曲 卢纶 9 池上 白居易 9 寻隐者不遇 贾岛 9 清明 杜牧 9 江南春 杜牧 9 乐游原 李商隐 9 蜂 罗隐 9 江上渔者 范仲淹 9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10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10 夏日绝句 李清照 10 示儿 陆游 1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10 题临安邸 林升 10 游园不值 叶绍翁 10 墨梅王冕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13 七年级上册 13 观沧海 曹操 东汉 1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13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13 西江月 辛弃疾 南宋 13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 13 龟虽寿 曹操 东汉 13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1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14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14 泊秦淮 杜牧 唐 14 浣溪沙 晏殊 宋 14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南宋 14 如梦令 李清照 南宋 14 观书有感 朱熹 南宋 14 七年级下册 14 木兰诗 北朝民歌 14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15 竹里馆 王维 唐 15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15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 15 逢入京使 岑参 唐 15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 15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15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15 约客 赵师秀 南宋 15 论诗 赵翼 清 16 八年级上册 16 望 岳 杜甫 16 春 望 杜甫 16 石 壕 吏 杜甫 16 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东晋 16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16 渡荆门送别 李白 16 游 山 西 村 陆游 南宋 16 长 歌 行 汉乐府 16 野 望 王绩 唐 16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 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7 黄 鹤楼 崔颢 唐 17 送 友 人 李白 17 秋 词 刘禹锡 唐 17 鲁山山行 梅尧臣 北宋 17 浣 溪 沙 苏轼 北宋 1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17 八年级下册 1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17 赤壁 杜牧 唐 17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 18 水调歌头 苏轼 北宋 18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 18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东晋 18 行路难 李白 唐 1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 18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 18 赠从弟 刘桢 东汉 1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19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19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19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19 无题 李商隐 唐 19 相见欢 李煜 五代南唐 19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北宋 19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南宋 20 九年级上册 20 望江南 温庭筠 唐 20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20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20 武陵春 李清照 南宋 20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20 观刈麦 白居易 唐 20 月夜 刘方平 唐 20 商山早行 温庭筠 20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21 破阵子 晏殊 宋 21 浣溪沙 苏轼 21 醉花阴 李清照 21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21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元 21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明 21 九年级下册 21 关雎 诗经 21 蒹葭 诗经 21 从军行 杨炯 唐 22 月下独酌 李白 唐 22 羌村三首 杜甫 唐 22 登楼 杜甫 唐 22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 唐 2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 22 望月有感 白居易唐 22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22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宋 22 别云间 夏完淳 明 23 最新高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24 初中文言文(16篇 ) 24 论语 孔子 24 鱼我所欲也《孟子》 24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 24 曹刿论战 《左。

5.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原文: 晋文公攻原得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

’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

’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至其言以告而知也。 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因。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

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

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

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

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

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

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

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

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

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

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

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

6.高中山东语文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啊

必修一劝学(节选)/荀子 师说/韩愈 赤壁赋/苏轼必修二六国论/苏洵 阿房宫赋/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我们要求的是最后几段,很少考)五人墓碑记/张溥 (我们要求的是第二(?还是第三,记不太清了,呵呵,反正是有“。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那段)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最后一段) 鸿门宴/司马迁 (名句)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蜀道难/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李煜*蝶恋花/晏殊雨霖铃/柳永声声慢/李清照滕王阁序并诗/王勃(要求的应该是背二三段,但是最后几段也出现过题目,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全背,反正写的挺好的)必修五陈情表/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一段)长亭送别/王实甫(三首曲目)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有那个什么“。韩非囚秦,《说难》。”

那段,和一些名句)渔父/《楚辞》(“渔夫和屈原那两段”)逍遥游(节选)/庄子(第一二段)兰亭集序/王羲之还有些篇目没有补出来,因为课本删去了。我也不知道你们老师会不会要求,但是大纲上好像有。

比如说《氓》,《采薇》,《短歌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还有一些现代文,但是考得很少,特别是山东,基本没考过。

有啥不懂得再问吧,我也是在网上搜的。

7.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原文: 晋文公攻原得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

’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

’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至其言以告而知也。 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因。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

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

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

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

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

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

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

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

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

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

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

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

山东卷语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