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
1.求09天津语文高考中古文翻译
原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二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2.求09天津语文高考中古文翻译
原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
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
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
鲁君曰:“诺。”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译文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
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
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
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
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
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
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
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
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
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
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
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
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
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
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二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
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3.求全文翻译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1] [元] 虞集 延祐五年[2],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3]。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4],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5],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6],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7],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8],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9],阑护完固[10],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11],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12],日就圮毁[13]。
聚足以涉[14],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15],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16],亦为赧然愧[17],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18]。”
乃相与怃然而去[19]。 明日过安庆[20],府判李侯维肃[21],某故人也[22],因以告之。
曰: “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23],而更题曰‘一柱’[24],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25],而震凌冲激[26],八面交至[27],终不为之动摇。
使排天沃日之势[28],虽极天下之骄悍[29],皆将靡然委顺[30],听令其下而去[31],非兹峰[32],其孰足以当之也耶[33]?新亭峥嵘[34],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至池阳[35],求通守周侯南翁为吾书之以来也[36]。” 李侯,真定人[37],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38],谓之“旧人”[39],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40],颇为时辈所忌[41]。
久之,起佐郡[42],人或愤其不足[43],侯不屑也[44]。观其命亭之意[45],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46]。
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47],一知其当为[48],即以为己任[49],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50],必能有为无疑矣。
4.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愚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了如果能仔细考察,就有好处;听到了如果不仔细考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了解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了解了孙叔敖,并仔细考察了他们,因此国家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了解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必须仔细选择,对于人都必须按照情理来检验。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把音乐传授给天下老百姓并教化他们,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为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声谐和,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让音律调和,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谈论这件事,以至传播这件事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额外)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从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获取见闻,不如没有见闻。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晋国探问这件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却是正确的,有很多似乎正确却是错误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考察听到的传闻,就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5.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庄子·说剑》)译文
庄子·说剑》译文(2005天津卷文言文)【原文】: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
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
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参考译文】: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
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
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
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
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
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
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
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
这就是天子之剑。”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
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
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
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
6.2010年天津语文高考文言文<支诺皋上>翻译
原文: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陶(一作钩)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一作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
呼鱼,鱼即出首,因斤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
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洞人以为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成式旧家人李士元听说。
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 翻译: 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当时曾经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很快长大后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
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就浮出了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
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你别哭了,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
后母的女儿认出了他,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国王得到了。
让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脚小的人的尺寸还小一寸。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谁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
抓到了叶限,陀汗王让叶限试穿,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
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无限的宝石。
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
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要挖掘它来奖赏军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7.2010年天津语文高考文言文<支诺皋上>翻译
原文: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陶(一作钩)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一作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
呼鱼,鱼即出首,因斤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
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洞人以为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成式旧家人李士元听说。
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翻译: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当时曾经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很快长大后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
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就浮出了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
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你别哭了,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
后母的女儿认出了他,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国王得到了。
让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脚小的人的尺寸还小一寸。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谁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
抓到了叶限,陀汗王让叶限试穿,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
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无限的宝石。
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
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要挖掘它来奖赏军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