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更相的意思

1.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2.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改变,改换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改,改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3. 更换;替代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4. 经过,经历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5.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6.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7. 轮流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8.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9. 偿还;抵偿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10. 报,报答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11. 通“梗”( gěng)。阻塞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12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

还有一些解释这里就不全列举了

3.“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4.文言文中相是彼此的意思的句子

相,表交互、互相、彼此之意,如: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5.文言文中 为,以,相的解释

“为”用法:1)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

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以”的用法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相”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

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

6.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1、相xiàng①<动>仔细看;观察。

《订鬼》:“伯乐学相马。”②<名>相貌。

《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③<动>帮助;辅助。

《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④<名>帮助别人的人。

《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相xiāng①<副>互相。

《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③<副>递相;相继。

《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⒈一起;共同。

⒉交往;结交。【相得】关系融洽。

7.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改变,改换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2改,改正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

——《旧唐书·孙伏伽传》3.更换;替代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4.经过,经历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其佐李揖、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

——《新唐书·房琯传》5.连续,接续姓利相更。——《国语·晋语》。

注:“续也。”6.又如:更相(相继;相互)7.轮流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8.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9.偿还;抵偿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10.报,报答不更厥贞,大命其倾。

——《国语·晋语三》11.通“梗”(gěng)。阻塞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

——《管子·九守》12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

~夫。~鼓。

~漏还有一些解释这里就不全列举了。

文言文更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