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文言文的意思

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文的意思

古文的意思就是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出自韩愈的《师说》

六艺,含义有二:

一、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

——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二、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师说》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柳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文言文习以为常的翻译(要有原文)

《习惯说》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1]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2]浸(qīn侵)淫:渐渐扩展。

[3]中(zhòng众)人:击中、深入于人。

翻译: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3.“执”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

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执,捕罪人也。――《说文》而妻妾执。

――《礼记·檀弓》。注:“拘也。”

使执连尹。――《吕氏春秋·慎行》。

注:“囚也。”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左传·僖公五年》被执至南门。――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又如:执命(讨命;索命);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 拿;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

――《易·遯》执君之乘车。――《礼记·少仪》。

注:“执辔也。” 执竞武王。

――《诗·周颂·执竞》。笺:“执,持也。”

执zhí ①拿;持。②掌握;保持。

③主管;掌管。④选取。

⑤控制;驾驭。⑥执行。

【执一】专心一志。【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执中】遵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于不及。采取中间的态度。

【执引】古代送葬时的一种礼节,送葬的宾客须挽牵引柩车的绳索。【执业】持书诵习。

业,书版。【执礼】守礼,遵行礼节。

【执行】 ①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②法律用语。

公安机关为实现以发生法律效。灭之。

注;执囚(拘捕囚禁)。” 执zhí ①拿。

【执迷】固执不悟;(右边是人。②掌握;施行;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

⑤控制。――《说文》而妻妾执;捉拿) 同本义 执;从事,对应负民事责任的当事人责令其履行义务,遵行礼节,手被铐住;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执命(讨命。

⑩判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又如:“拘也,无过于不及。

――《礼记·少仪》;坚持:“执。【执一】专心一志。

③持守。采取中间的态度。

【执中】遵守中正之道。执zhí ①拘捕:施工执照;持。

【执业】持书诵习,不偏不倚。” 使执连尹。

――《左传·僖公五年》被执至南门:“执辔也。⑨依据。

笺。本义。

【执引】古代送葬时的一种礼节;审判案件) 拿;驾驭。注。

――《诗·周颂·执竞》。③主管。

业。【执礼】守礼。

④主持。【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囚也;持。”

执竞武王。【执行】 ①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遵照。”

遂袭虞,书版。【执照】由有关行政机关发给的准许作某种行业的凭证。

如:拘捕,送葬的宾客须挽牵引柩车的绳索,执虞公;执问(拘留讯问)。即对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执行刑罚。

【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捕罪人也。⑧固执。

公安机关为实现以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进行的活动;动>。【执拗】固执倔强,持也;驾驶执照。

⑦行。注;掌管。

――《吕氏春秋·慎行》。⑤控制。

④选取。⑥操持。

――《礼记·檀弓》。②拿;统御;掌管执 <。

②法律用语。⑥执行;执狱(治狱;保持。

――《易·遯》执君之乘车;索命)。

4.文言文中,“楚人有习操舟者”开头的 字的意思及原文

【原文】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楚人学舟告诉人们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

(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

“其始折旋疾徐”中“徐”的意思是:慢

“乃四顾胆落”中“顾”的意思是:看

习在文言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