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杏花书屋记的翻译

1.古文杏花书屋记的翻译

原文 杏花 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1]。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2],谪沅、湘时[3],尝梦居一室,室旁 杏花 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4],起官陟宪使[5],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 杏花 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 南京 刑部右侍郎[6],不及归而没于金陵[7]。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8],孺公葺公所居堂[9],因于园中构屋五楹[10],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11],周环艺以花果竹木[12]。方春时, 杏花 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 木叶 、芳洲 杜若 之间[13],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 进士科 [14],士方登第时,则长安 杏花 盛开[15],故杏园之宴[16],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 杏花 时[17],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 荣名 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18],间 关岭 海十馀年[19],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20]。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21];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22]。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23],曾几何时,向之所与 同进 者,一时富贵翕赫[24],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 蠖屈 于时[25],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26],可以知《诗》《书》之泽也[27]。《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

于胥乐兮[28]!”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释 [1]周孺允:字士洵, 周广 的小儿子, 太仓 (今属 江苏 )人。 [2]先大父:犹言先父。

玉岩公:即 周广 (1474—1531),字克之,号玉岩,又号抑斋。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 莆田 、吉水 知县,正德中授 监察御史 ,以疏谏 明武宗 ,被贬 广东 怀远 (今属 广西 )驿丞,险些被刺杀。

两年后迁 建昌 (治所在今 江西 永新 西北)知县,再贬竹寨驿丞。 明世宗 立,擢 福建 按察使 ,又以 右佥都御史 巡抚 江西 ,令贪官恐惧。

后卒于 南京 刑部右侍郎任上。《明史》有传。

[3]谪(zhé): 封建时代 官吏被降职调到边远地区。沅、湘: 沅江 和 湘江 ,均在今 湖南省 。

战国楚 屈原 因谗被放,流落于沅、湘之间,这里有比喻义,即以屈原比况 周广 。 [4]嘉靖: 明世宗 朱厚熜 年号(1522—1566)。

[5] 起官 :被贬官后重新起用,又称起复。陟(zhì):提升。

宪使: 御史台 或 都察院 所属的官员,即御史。《明史》本传:“世宗即位,复故官。”

[6] 南京 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的副长官。明初 朱元璋 建都 南京 ,后 明成祖迁都北京 ,仍在南京设立名义上的 中央机构 ,并任命各部官员。

[7] 金陵 :即今 江苏 南京 。 [8]嘉靖二十年:即公元1541年。

[9]葺(qì):修补房屋。 [10]楹(yíng):房屋一间称一楹、[11]揭:悬挂。

楣(méi): 门上 的横木。 [12]艺:种植。

[13]洞庭 木叶 :语出战国楚屈原《 九歌·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苏洲 杜若 :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 芳洲 兮杜若。”

这里系借用,比喻 周广 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 [14]唐人重 进士科 :唐代科举取士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 等科,其中以进士一科最为士人所重,时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语。

唐代宰相多由 进士出身 。 [15]长安:即今 陕西 省 西安市 ,唐代首都。

[16]杏园之宴: 唐代帝王 赐宴新科进士的宴会。杏园 故址 在今陕西 西安 市郊 大雁塔 南。

新科进士于 杏园 宴后到大雁塔题名留念,为一时盛事。 [17]“今世”两句:明代会试在农历二月中,殿试在三月初,与 杏花 开放时间相当。

[18]忤(wǔ):触犯,不顺从。 [19]间(jiàn)关:辗转。

岭海: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 五岭 ,南临 南海 ,故称。

这里即指 周广 的贬所。 [20]科名:指通过 科举考试 获得功名。

[21]尽瘁:尽全力。躬:身体。

[22]冀:期望。宣力:出力,效力。

[23]殁(mò):死亡。 [24] 翕赫 :显赫荣耀。

[25]孺允兄弟:指周士淳、周士淹、周士洵兄弟。蠖(huò)屈: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而退隐。

[26]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语出《诗经·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原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 [27]《诗》《书》:指《诗经》和《尚书》。

这里也泛指古代文献。 [28]“自今”五句:语见《诗经·鲁颂·有駜(bì)》的第三章。

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 [29]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据文中所记年代,本文作于嘉靖二十年(1541)或稍后,归有光时年约三十五岁。

周广 (玉岩公) 于明 正德间为御史,直言立朝,曾上疏进谏 明武宗 ,几乎被害。归有光对这位前辈很尊重,与其子周士洵为友,后来又为他的两个哥哥周士淳、周士淹写过墓志铭,可见关系密切,非同一般。

此文是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馀,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 克绍箕裘 。 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

孺允自己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的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家庭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得分点:数、见、患、大意,共4分)

(2)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院中建造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得分点:葺、因、大意,共4分)

小题4: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起官陟宪使”意思是(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陟”在这里是动词,“提拔”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D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数”,多次;“见”,被;“患”,祸患。(2)句中“葺”,修补;“因”,趁机。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要通读全文,理清结构,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第一自然段写了玉岩公打算建杏花书屋,交代了杏花书屋的由来。第二自然段写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造杏花书屋。第三自然段围绕唐代杏花之宴展开议论。第四段表达对周家子孙的美好祝愿。考生把上述内容按先后顺序整理成答案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建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已故的父亲大人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房子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命的名,(写好)悬挂在门楣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谪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醒来时所看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间,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之宴当作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怒了天子,辗转岭南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灰飞烟灭了。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鞠躬尽瘁。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永无止境的为朝廷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可他们的后代不知道沦落在何地。孺允兄弟目前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能得以重用。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可以凭这知道是受了《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情形了。

3.文言文《小盘谷记》的翻译

江宁府城⑵,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⑶。

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⑷,行抵寺,曰归云堂。

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

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⑸。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⑹;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

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⑺,若井灶龈腭之状⑻。

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⑼,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

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⑽,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⑾,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⑿六人。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注释】 ⑴这是一篇寻幽览胜的游记文。

小盘谷山,当在南京卢龙山附近。文章通过寻找小盘谷山,描绘出卢龙山一带清幽秀美的景色。

文笔清丽,意象鲜明。 ⑵江宁府:属江苏省,治所在江宁(今南京市)。

⑶卢龙山:一名狮子山,在今南京市西北二十里。 ⑷熟五斗米顷:大约可煮熟五斗米的时间。

⑸陂陀(pōtuó坡驼):倾斜不平貌。 ⑹謦(qǐng请)咳:咳嗽声。

⑺阬(gáng冈):大土山,此处指高坡。 ⑻龈腭:龈,牙龈;腭,上腭。

井、灶、龈、腭,喻事物的高低不平。 ⑼团瓢:圆形草屋。

⑽摩荡:动荡摇晃。 ⑾管君异之:管同。

亦为姚门弟子。 ⑿凡:总共,一共。

[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

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

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

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象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象鱼龙起伏于波浪中。

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4.文言文翻译“马周少落拓”

马周年轻时潦倒失意,不为州里人敬重,补为州助教,很不爱做事。

刺史达奚气愤之下杖打他,马周一怒之下就去了曹州,被浚仪县令崔贤育侮辱,于是感慨、愤激之下往西去了长安,停住在将军常何的家里。贞观初年,唐太宗让文武百官上奏章陈述当时政治的利弊得失,常何因为是个武官不懂得学问,于是就委托马周书写奏章。

马周详细陈述利弊四十多条,常何看见这些,十分吃惊地说:“条目为什么这么多?我不敢上奏朝廷。”马周说:“将军蒙受国家厚恩,又亲自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所陈述的利弊得失,已经写成了文字,已经不能废弃了。

将军不把这些让皇上听到,皇上从哪儿知道呢?”常何于是上奏朝廷。唐太宗非常惊讶,召见并询问了常何,于是又很快召见了马周,和他谈论,认为他是非常出众的人才。

于是让马周在门下省当值,受到的恩宠在执政的大臣之上,屡次升职一直到中书令。马周所陈述的政事有:长安城的六条中心大街立鼓以取代传呼;设立驿站,用驿马来传达紧急情况;收居人税;以及夜间守卫大小交接,这就是马周上奏的条目。

唐太宗东征辽东,下旨命马周辅佐皇太子,留在定州监察国事。等到太宗胜利归来,高宗派遣留下来的平日很得太宗恩宠的嫔妃在太宗要经过的地方迎接。

太宗非常高兴,问高宗,高宗说:“这都是马周教导儿臣这么做的。”太宗笑道:“这个山东人总是能窥知我的心意。”

于是对马周赏赐十分丰厚。等到马周病逝,太宗为此十分悲痛,对他常常十分想念,甚至都要借助道术来求得相见,马周所受的恩宠知遇便是如此。

当初,马周以平民的身份入值门下省,太宗任命马周为监察里行一职。“里行”这个官名,是从马周开始的.。

芳洲多杜若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