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文言文及翻译

1.一箭双雕文言文及翻译

这两个成语都有“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的意思,但有区别:

“一箭双雕”是“一箭射中两个雕(一种很凶猛的鸟)”的意思,原指射箭技巧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

1.他摆长蛇阵,是一箭双雕--是骗咱,叫咱别撤;二是让咱先跟领军拼,鬼子坐收渔利。(郭澄清《大刀记》)

2.他把这个自以为万无一失、一箭双雕的计划安排好了以后,回到卧室里去休息。(黎汝清《万山红遍》)

3.现在,他眼见这一箭双雕的妙计要落空,总能不着慌。(维恩、峻峰《广大的战线》)

4.既探听情况,又迷惑对方,这才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5。他明显地觉察到,毛人凤在玩弄花招。不仅夺走了严醉的得力助手,也轻易地剥夺了自己的权力,使了个一箭双雕的手段。(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例1跟“是”构成合成谓语,例2第一层用作“以为”的宾语,例3至例5用作定语。这五例中的“一箭双雕”都不能换作“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是“做一件事得到两个好处”的意思。

6.雪春同志,这么说,大突围的声势和莱夷山虚晃一程,一举两得了?(曲波《山呼海啸》)

7.这两天,咱打得有声有色,打得有成绩,连打带练,一举两得。(曲波《山呼海啸》)

8.依靠群众大搞技术革新,真是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工程质量,又培养了技术人员。

9.这不仅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还是一举三得四得五六得的呢。(《沫若文集》)

10.何况既喝咖啡,又领“教益”呢?上海滩上,一举两得的买卖本来多。(《鲁迅全集》)

例6例7用作谓语,例8跟“是”构成合成谓语,例9例10用作定语,这五例中的“一举两得”也不能换作“一箭双雕”。

从以上用例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成语都有“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的意思,都用作谓语、定语,但有区别。

①“一箭双雕”是比喻性的,“一举两得”是直陈性的。

②“一箭双雕”多指达到两个目的,“一举两得”多指两种好处。

③相对地说,“一箭双雕”多用于事先的估计,图谋;“一举两得”多用于事后的回顾、评说。

④表达“一举而打中两个方面”这意思时,一般都用“一箭双雕”而不用“一举两得”。

⑤用“一箭双雕”作定语时,中心词往往是抽象的“物”(例2的“计划”,例3的“妙计”、例4的“主意”、例5的“手段”);用“一举两得”作定语时,中心词往往是一般的“事”(例9的“事情”,例10的“买卖”)。

2.古文 《一箭双雕》

【简短的故事】: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

遣晟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终岁。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 【史书中的长孙晟】 长孙晟,字季晟。

性通敏,略涉书,善弹工射,_捷过人。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

唯高祖一见,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

遣晟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终岁。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

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

高祖大喜。开皇元年,摄图曰:“我周家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因攻陷临渝镇,约诸面部落谋共南侵。

高祖新立,由是大惧,修筑长城,发兵屯北境,以为之备。晟先知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

因上书曰:“诸夏虽安,戎场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相侵扰。

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臣于周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实所具知。

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

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

又引处罗,遣连奚、_,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上省表大悦,因召与语。晟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

上深嗟异,皆纳用焉。因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使诣玷厥,赐以狼头纛,谬为钦恭,礼数甚优。

玷厥使来,引居摄图使上。反间既行,果相猜贰。

授晟车骑将军,出黄龙道,赍币赐奚、_、契丹等,遣为乡导,得至处罗侯所,深布心腹,诱领内附。二年,摄图四十万骑自兰州入,至于周盘,破达奚长儒军,更欲南入。

玷厥不从,引兵而去。时晟又说染干诈告摄图曰:“铁勒等反,欲袭其牙。”

摄图乃惧,回兵出塞。后数年,突厥大入,发八道元帅分出拒之。

阿波至凉州,与窦荣定战,贼帅累北。时晟为偏将,使谓之曰:“摄图每来战,皆大胜。

阿波才入,便即致败,此乃突厥之耻,岂不内愧于心乎?且摄图之与阿波,兵势本敌。今摄图日胜,为众所崇,阿波不利,为国生辱。

摄图必当因以罪归于阿波,成其夙计,灭北牙矣。愿自量度,能御之乎?”阿波使至,晟又谓之曰:“今达头与隋连和,而摄图不能制。

可汗何不依附天子,连结达头,相合为强?此万全之计,岂若丧兵负罪,归就摄图,受其戮辱邪?”阿波纳之,因留塞上,使人随晟入朝。摄图死,遣晟持节拜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以其子雍闾为叶护可汗。

染干者,处罗侯之子也,乞通婚,许之,以宗女封安义公主以妻之。晟说染干率众南徙,居度斤旧镇。

雍闾疾之,亟来抄略。染干伺知动静,辄遣奏闻,是以贼来每先有备。

晟遣降虏觇候雍闾,知其牙内屡有灾变,夜见赤红,光照数百里,天狗_,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每夜自惊,言隋师且至。

并遣奏知,仍请出讨突厥。都速等归染干,前后至者男女万馀口,晟安置之。

由是突厥悦附。寻以染干为启民可汗,赐射于武安殿。

选善射者十二人,分为两朋。启民曰:“臣由长孙大使得见天子,今日赐射,愿入其朋。”

许之,给晟箭六弓,发皆入鹿,启民之朋卒胜。时有鸢群飞,上曰:“公善弹,为我取之。”

十发俱中,并应丸而落。是日百官获赉,晟独居多。

寻遣领五万人,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处染干。诏晟部领降人,为秦川行军总管,取晋王节度出讨达头。

晟进策曰:“突厥饮泉,易可行毒。”因取诸药毒水上流,达头人马饮之多死。

于是大惊曰:“天雨恶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斩首千馀级。

王大喜,引晟入内,同宴极欢。有突厥达官来降,时亦预坐,说言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王笑曰:“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复遣还大利城,安抚新附。仁寿元年,晟表奏曰:“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余里,皆如两足下垂彼地。

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

欲灭匈奴,宜在今日。”诏杨素为行军元帅,晟为受降使者,送染干北伐。

达头众大溃,西奔吐谷浑。晟以病卒。

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3.一箭双雕文言文翻译

“一箭双雕”是“一箭射中两个雕(一种很凶猛的鸟)”的意思,原指射箭技巧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

1.他摆长蛇阵,是一箭双雕--是骗咱,叫咱别撤;二是让咱先跟领军拼,鬼子坐收渔利。(郭澄清《大刀记》)2.他把这个自以为万无一失、一箭双雕的计划安排好了以后,回到卧室里去休息。

(黎汝清《万山红遍》)3.现在,他眼见这一箭双雕的妙计要落空,总能不着慌。(维恩、峻峰《广大的战线》)4.既探听情况,又迷惑对方,这才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罗广斌、杨益言《红岩》)5。

他明显地觉察到,毛人凤在玩弄花招。不仅夺走了严醉的得力助手,也轻易地剥夺了自己的权力,使了个一箭双雕的手段。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4.一箭双雕原文解释

所谓“一箭双雕”,就是使出一个招数,击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敌人。中国成语里的“一石二鸟”,说的也是这个谋略。现在俗话“一拖二”,或者“买一开二”,都有这种意思。

据考证,“一箭双雕”最早出自《北史‧长孙道生传》。原文是这样的:“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支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话说南北朝时期,北周宣帝的时候,突厥族有位首领,名叫摄图。他仰慕汉家的威仪,向宣帝请求通婚,宣帝就派长孙晟护送公主去突厥与摄图结婚。摄图与长孙晟俩人性情相投,经常在一块打猎。有一天,他俩忽然看见天上有两只大雕,正在空中抢肉吃,摄图就对长孙晟说:“你能把它们打下来吗?”随手递给他两枝箭。长孙晟摧马赶去,举起弓,“咻”地一声发出一箭,这一箭同时贯穿两只雕,同时落在地上。根据这个典故,人们演绎出“一箭双雕”的谋略,后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事情而达到两方面的成就,也就是“一举两得”的意思。

现在说起“一箭双雕”,人们往往会很自然的想到男女关系上去,而且这种情色关系,据说在全世界都极为普遍,而且历史极为悠久。在中国,最突出的、家喻户晓的恐怕首推唐明皇李隆基与李后主李煜。据记载,唐明皇这个老乌龟扒灰得了杨贵妃之后,居然连她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都弄上了,作为特招情妇。这种风流韵事可谓空前。李后主更是变本加厉,虽然有了周后,依旧贪心不足,一旦遇见了小姨子,就马上不肯放过,肥水只流自己田,居然约她幽会,活活把周后气死。而小姨子也顺理成章地妹承姊业,填补姐夫在床上的空虚。这种情色上的一箭双雕被人津津乐道,广为传播。

平心而论,这些情色手段并不是什么智慧谋略,充其量不过是某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威和金钱去强夺巧取而已。但是,这并不影响“一箭双雕”的智慧谋略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甚至有人更能从中领会出新意来,运用的时候,更加无声无影,神鬼不知。

在古代,李林甫为了拍马屁而一箭双雕的故事就很发人深省。

唐玄宗时,李林甫、李适之同为宰相。有一天,李适之刚入朝,李林甫就派人告诉他:华山下面有金矿,皇上尚且不知,如果您及时报告皇上,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李适之生性耿直,又是新任宰相,正想找机会在皇上面前表现一下。听说华山下发现了金矿,认为是件好事,开采出来可以富国利民。于是不假思索,立即向皇上奏报。玄宗听了,果然很高兴,后来又把这件事告诉李林甫。哪知李林甫听了之后一点也不惊讶,而是神情冷漠,轻描淡写地说:“他说的这件事,臣已经知道很久了。”唐玄宗觉得很奇怪,就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李林甫马上装出一副很虔诚的样子,慢条斯理地答道:“皇上,华山是皇家的龙脉所在哟,王气所在,开采不得啊!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臣思量再三,还是不能说,也不敢说。”

李林甫的话很动听,而且也很替皇上考虑,很在情在理,玄宗深感他的一片忠心,觉得他沉稳老练、处世周全,处处把皇室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是难得的忠臣呀!反过来,唐玄宗却认为李适之为人浮躁,考虑不周,办事不牢。于是下令:“今后凡有事上奏一定要与李林甫商议,不得孟浪从事。”就这样,李林甫只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既拍了一个高级马屁,又中伤了同僚,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哟。

时光流逝,岁月移易,“一箭双雕”的谋略已经广为流传,而且适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本义,深入人心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这么一则民间笑话很能说明问题——

从前有个猎人喜欢射雕,而且射雕的功夫很好,基本上能做到百发百中。有一天,听说一箭双雕的故事后,猎人就想,一次能射下两只雕儿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可是苦练了好几年,还是只能一次射下一只雕。当地一个智者听说这件事后,对猎人说,要一箭双雕是很简单的,并告诉了他一个法子。猎人依法而行,果然使得一箭双雕。那么,智者究竟说了些什么法子呢?每当雕群飞过的时候,猎人就把一大块肉射向天空,雕就会为这块肉相互挣杀,结果往往有两只以上的雕负伤掉下来。原来如此!这个笑话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它说明一个道理:巧做胜过蛮干,要攻破对方,往往应该从他的弱点下手。

5.一箭双雕出自

一箭双雕最早出自于《北史•长孙晟传》——

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示例〗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的手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6.一箭双雕出自哪里

【词目】一箭双雕

【拼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一箭双雕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