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含余的句子,通俗点的
1.古文中含"余"的句子 ,通俗点的
余,饶也。
——《说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
——《诗·秦风·权舆》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
——唐· 杜甫《客至》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
——《古诗十九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
——唐· 杜甫《杜鹃》 翼而为两庑两厢,凡三十余楹。——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庄子·天道》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黄发在廷,余敢忘古人求旧之义。
——明 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余既为此志。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余的古文用法及例句
基本解释:(1)我:自己“~将老”。
(2)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
~兴。~悸。
~孽。节~。
~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
~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余 (3)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
(4)后:“劳动之~,欢歌笑语。” (5)农历四月的别称。
(6)姓。(7)" 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虚词实词的使用,结合文句意义,往往实词虚用,虚词实用,一彼一此,没有固定,其词类活用现象较为突出。
本来劳动人民造字,都是根据具体事物,都为实词。元周伯琦《六书正伪》说:“大抵古人制字,多自事物始,后之修辞者,每借实字为虚字,用以达其意……”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
所谓单字独出,则“无从见矣”。意即由单个字面上去理解其义,难以解通,查字典,也难以查出,必须结合上下文句去理解,才能知之。
所以古书中,词类活用现象表现为: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往往变化无穷,不易把握其规律性。比如“余”同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解,但古书也作虚词用。
古音余读蛇,详细解释:〈动〉1.(形声。从食,余声。
本义:饱足)2.饱足。足食得饱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余,饶也。
——《说文》3.剩下;剩余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形〉1.剩下的,多余的 [surplus;spare]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
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
——《吴仲山碑》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2.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空余的地方]的老师)3.残留的;遗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 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4.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
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5.次要的 [second]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6.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7.不尽,无穷 [infinite;endless]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
——《古诗十九首》8.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9.其余,其他,以外 [other]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10.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11.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odd;over;more than]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
——唐· 杜甫《杜鹃》翼而为两庑两厢,凡三十余楹。——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12.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1.闲暇 [leisurely]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庄子·天道》2.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1.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I,my,me]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余弟宗玄。——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余于仆碑。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 此地适与余近。——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黄发在廷,余敢忘古人求旧之义。
——明 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2.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余亟叹其技。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3.又 余闻法人好胜。余既为此志。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4.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
也写作“予小子”) 〈名〉1.农历四月的别称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四月为余。——《尔雅》2.姓3.“余”的简化字 “余”4.另见 yú。
3.“余”字在文言文中有什么翻译
1、我。
《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译文:(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多余的。《论语》:“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那其他多余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3、遗留的。
《子鱼论战》:“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译文: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4、盈余。《论积贮疏》:“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译文:如果粮食很多有盈余,那么办什么事情还能办不成呢? 5、表示整数后的不定的零数。
《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余,语之舒也。从八,舍省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余,表示语气舒缓的助词。字形采用“八”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囗”的“舍”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1、多余[duō yú] 超过需要的数量:他每月都把~出的钱存入银行。2、业余[yè yú] 工作时间以外的:业余时间。
3、富余[fù yu] 足够而有剩余:这里抽水机有富余,可以支援你们两台。4、余味[yú wèi] 留下的耐人回想的味道。
歌声美妙,余味无穷。5、余威[yú wēi] 剩余的威力:傍晚,地面仍发散着烈日的余威。
4.简、短的余的古文
匠石运斤原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译文源自《庄子·齐物论》:庄子去送葬,途中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有个楚国郢都人捣白土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就去请姓石的工匠替他削掉.姓石的工匠挥动一把大板斧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点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郢都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个事,就把姓石的工匠找来说:'试着给我这样来一下.'姓石的工匠说:'我以前是能这样削的,虽然如此,但是能让我用斧子劈去鼻尖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先生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作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一鸣惊人原文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隐.成公贾入谏,王曰:“不榖禁谏者,今子谏,何故?”对曰:“臣非敢谏也,原与君王隐也.”王曰:“故不设榖矣?”对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将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将以览民则也.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贾出矣,不榖知之矣.”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大说,荆国之众相贺也.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其庄王之谓邪!成公贾之隐也,贤于太宰嚭之说也.太宰嚭之说,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成公贾之隐,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译文:楚庄王继王位三年,不喜欢直言进谏而喜欢隐语.成公贾进谏,庄王说:“我禁止进谏,现在你来进谏是什么缘故?”成公贾回答说:“我不敢来进谏,我是和君王说隐语的.”王说:“为什么向我说隐语呢?”回答说:“有只鸟栖息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动不飞不叫,这是什么鸟?”庄王猜度说:“有只鸟停在南方的山上,它三年不动,是用来定自己的志向;它三年不飞,是用来增长翅膀(增强国力);三年不叫,是用来观察治民的法则.这只鸟虽然不飞,飞就要冲天;虽然不叫,叫就要惊人.你出去罢,我知道这个隐语的意思了.”第二天上朝,提拔了五个人,贬退了十个人.群臣非常高兴,楚国的百姓互相庆贺.所以《诗经》上说:“为什么这么久呢?是要行仁义呀;为什么这么长呢?是要建功业呀.”说的就是庄王这样的人吧!成公贾的隐语,比太宰嚭(pǐ)的游说强多了.太宰嚭的游说,夫差听了,导致吴国灭亡;成公贾的隐语,使楚王清醒,楚国因此而称霸天下.长安居大不易 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在弱冠之年名声未起的时候,他去京城游玩,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人,才气颇高,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不容易的.”等到顾况看了白居易诗卷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感慨说:“能做出这样的诗篇,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弱冠:指男子20岁, 也称加冠. 吴:泛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入木三分王羲之学书 《书断》(唐 张怀瓘) 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出羊欣《笔阵图》)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
5.带有余字的诗句
《置酒坐飞阁》李世民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
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岸菊初含蕊,园梨始带红。
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 《书琵琶背》李煜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苏颋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
里閈宁相杵,朝叹忽迁舟。君心惟伯仲,吾人复款游。
对连时亦早,交喜岁才周。序发扶阳赠,文因司寇酬。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卧疾无三吊,居闲有百忧。
振风吟鼓夕,明月照帷秋。藓驳题诗馆,杨疏奏伎楼。
共将歌笑叹,转为弟兄留。感物存如梦,观生去若浮。
余非忘情者,雪涕报林丘。 《白毫子歌》李白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赠参寥子》李白白鹤飞天书,南荆访高士。五云在岘山,果得参寥子。
肮脏辞故园,昂藏入君门。天子分玉帛,百官接话言。
毫墨时洒落,探玄有奇作。著论穷天人,千春秘麟阁。
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欢。
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 《书情题蔡舍人雄》李白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氛昏。
泰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荪。
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
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骞。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
彼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黄鹤不复来,清风愁奈何。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别离解相访,应在武陵多。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李白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留别王司马嵩》李白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留别西河刘少府》李白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
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
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
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
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
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李白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
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
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
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尔家何在潇湘川, 青莎白石长沙边。
昨梦江花照江日,几枝正发东窗前。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
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
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 《送侯十一》李。
6.文言文中,余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我:“~将老”。
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
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
5. 农历四月的别称。
6. 姓。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
1. 剩下的,多余的 [surplus;spare]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空余的地方]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second]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infinite;endless]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other]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odd;over;more than]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
1. 闲暇 [leisurely]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I, my, me]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4. 另见 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