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qu的汉字

拼音是qu的字有:去、取、曲、屈、驱、娶、躯、龋、觑、衢、蠼、蕖、阒、诎、蛐、岖、蘧、劬、祛、癯、蛆、璩、鸲、麹、黢、麴、袪、氍、磲、胠、絇、駆、鼩、臞、菃、籧、閴、趍、鸜、蝺、驅、粬、阹、胊、麯、紶、軥、翑、葋、鼁、鰸、闃、鶌、駈、髷、蠷、齲、𠙴、𢦌、厺等。

  •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查看详情]

  • 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查看详情]

  • qū|qǔ

    [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查看详情]

  • 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查看详情]

  • 1.赶(牲口):驱马前进。2.快跑:长驱直入。并驾齐驱。3.赶走:驱逐。驱除。驱虫剂。[查看详情]

  • 把女子接过来成亲(跟“嫁”相对):嫁娶。娶妻。娶媳妇儿。[查看详情]

  • 身体:身躯。七尺之躯。为国捐躯。[查看详情]

  • 牙齿被腐蚀而残缺。[查看详情]

  • qù|qū

    [qù]看;瞧:觑视。觑伺。小觑。面面相觑。冷眼相觑。[qū]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注意地看):偷偷儿地觑了他一眼。他微微低着头,觑着细眼。觑起眼睛,看看地面上有没有痕迹。[查看详情]

  • 四通八达的大路:通衢。[查看详情]

  • 〔蠼螋〕昆虫。体扁平狭长,黑褐色,尾部像夹子。多生活在潮湿的地方。螋(sōu)。[查看详情]

  • 见〖芙蕖〗。[查看详情]

  • 静寂,没有一点声音:阒无一人。[查看详情]

  • 1.缩短。2.言语迟钝。3.同“”。4.姓。[查看详情]

  • 1.〔蛐蛐儿儿〕蟋蟀的俗称。2.〔蛐蟮〕即“蚯蚓”。[查看详情]

  • 见〔崎岖〕[查看详情]

  • 1.惊喜的样子。2.姓。[查看详情]

  • 劳苦;勤劳:劬劳。[查看详情]

  • 祛除:祛痰。祛暑。祛疑。[查看详情]

  • 瘦:清癯。[查看详情]

  • 苍蝇的幼虫,体柔软,有环节,白色,前端尖,尾端钝,或有长尾。多生在粪便、动物尸体和不洁净的地方。[查看详情]

  • 1.玉环。2.姓。[查看详情]

  • 鸟类。与鸫相近的一类小鸟。常见的如鹊鸲,体色似喜鹊,善鸣好斗。食昆虫,是益鸟。[查看详情]

  • 1.姓。2.“麴”,另同“[查看详情]

  • 黑:黢黑。黑黢黢的。[查看详情]

  • 1.同“”。2.姓。[查看详情]

  • 1.袖口。2.同“”。[查看详情]

  • 〔氍毹〕毛织的地毯。古代演戏地上多铺地毯,所以又用“氍毹”代指舞台。毹(shū)。[查看详情]

  • 见〔砗磲〕[查看详情]

  • 1.腋下腰上的部位。2.从旁边打开:胠箧(指偷窃)。[查看详情]

  • 1.古时鞋上的装饰物。2.用布麻丝缕搓成绳索。3.网罟的别称。4.古代量词,丝五两为一絇。5.姓。[查看详情]

  • 同“”(日本汉字)。[查看详情]

  • 〔鼩鼱〕哺乳动物。像小鼠,嘴尖而长,毛栗褐色,食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鼱(jīng)。[查看详情]

  • 同“”。[查看详情]

  • 古人名用字。[查看详情]

  • 〔籧篨〕古指用苇或竹编的粗席。篨(chú)。[查看详情]

  • “闃”的讹字。[查看详情]

  • 古同“”:“巧~跄兮。”[查看详情]

  • 古同“”。[查看详情]

  • 高大:“(鼎)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查看详情]

  • 同“”。[查看详情]

  • 同“”。[查看详情]

  • 1.猎人利用山谷等有利地形围猎禽兽:“阹以九疑。”2.围猎野兽的圈:“以网为周阹,纵禽兽其中。”[查看详情]

  • 屈曲的干肉。[查看详情]

  • 1.同“”。2.姓。[查看详情]

  • qū|qǔ

    [qū]1.继。2.束。[qǔ]绪。[查看详情]

  • 车轭两边下伸反曲以夹牲头的部分:“射两軥而还。”[查看详情]

  • qú|yù

    [qú]1.羽毛末端的弯曲部分。2.后脚白色的马。[yù]箭羽。[查看详情]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查看详情]

  • 〔鼁𪓰〕蟾蜍,即“癞蛤蟆”。[查看详情]

  • 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虾、无脚、长寸余的小鱼。[查看详情]

  • 同“”。[查看详情]

  • 〔鶌鸠(jiū)〕一种小鸠。[查看详情]

  • 古同“”:“犯霜駈晓驾。”[查看详情]

  • 〔髷𩭊〕(头发)卷曲。[查看详情]

  • 同“蠼1”。[查看详情]

  • 同“”。[查看详情]

  • 𠙴

    [查看详情]

  • 𢦌

    [查看详情]

  • 古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