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古诗句
1.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古诗句,都有哪些
正面描写: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咏梅》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译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5、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陆龟蒙《白莲》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侧面描写: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2、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竹石》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3、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于谦《咏煤炭》
译文: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4、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李世民《咏雨》
译文:柳丝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2.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古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3.课外古诗词正侧面描写人物相结合的句子
陌上桑 原文: 《汉乐府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4.侧面描写的诗句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几乎是亲眼目睹了唐王朝不断地走向衰亡。他一生当中最大的盼望就是能够扶大厦于将倾,能够建功立业。可惜悲苦的命运,再加上他本身性格的相对柔弱,使得他陷入到党争之中不能自拔,最终被晚唐的黑暗所吞噬。
不过从文学方面来说,李商隐的诗词成就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尤其是他在很多的诗篇当中,常常借着怀古的名义,表达对唐王朝未来发展的忧虑,读来非常精彩。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这一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吴宫》,题目当中显然已经把春秋时期的吴国纳入到历史的视野当中。盛唐时期的李白曾经游览吴越之地,写出了很多怀古之作,《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都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李商隐在晚唐时期游历这一片土地,对于那个时代王朝的灭亡,结合大唐王朝的日薄西山,内心的感触比当时的李白更加深刻。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李商隐这首唐诗之所以含蓄,乃是因为从来没有正面的去描写这个皇宫的历史悠久,这个皇宫的雕栏画栋,这个皇宫的纸醉金迷。而是借助现实当中他所看到的景物,慨叹时光流逝当中王朝的命运走向。
临水的亭轩幽深一片水中宫殿明清,宫门紧闭着四周一片空寂悄无人声。黄昏时分,整个宫殿内一片寂静,平日里这都是最为热闹的地方,但是这时却是一片寂静。为何会这样呢?诗歌的后面两句给出了答案。
原来“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吴王刚刚罢宴整个宫中都酩酊大醉,黄昏时只有落花随着流水漂出宫城,这两句古诗写的是当时的背景,但同时也交代出了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以至于在黄昏时刻都变得悄无声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一种常态,这一切都和当时的农业生活发展密切相关。就算是当时所建立的王朝,也大多都是白日里处理政务,到了晚上来进行休息。然而在李商隐的这首古诗当中,王朝的统治者乃是白天就开始了醉生梦死,到了晚上更是一片寂静笼罩了整个皇宫。
所以李商隐所反衬的意义就是,本来王朝应该有一番作为,但是所有人都在纵情享乐,日薄西山的阴影已经笼罩在这个王朝的上头。就如同今天的唐王朝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在追求醉生梦死,那么等待这个王朝的结果只有灭亡。
“日暮水漂花出城”,堪称这首古诗当中最具有含蓄意味的诗句,他只是借助了落花流水这样一个简单的意象,却已经把自己的评判,融入到诗词当中。从侧面入笔,来直面诗人真实反映的情感,如此含蓄,如此有味道。
5.从课外古诗文中举出成功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人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一首和第二首是侧面描写,第三首正面描写 具体请见以下分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6.关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例句20字加以赏析
关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例句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好处:在正面描写的同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7.运用“正侧结合”的古诗有哪些
《陌上桑》《山园小梅》《题西林壁》。
1.正侧结合法
正侧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对象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
2.正侧结合的作用
(1)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侧面描写”的作用。
8.正面和侧面 描写的句子各5句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