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威誉的诗词(44首)

  • 在昔志四海,所遇非一途。
    朝以言悟主,夕即被金朱。
    于兹亦未几,用直升云衢。
    台分东西属,御史从子除。

  •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
    谢传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
    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
    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 簿领三年吏,江天百里居。
    我非拘雁鹜,君乃傲樵渔。
    得誉且得谤,似高仍似疎。
    襄阳耆旧传,书子定联予。

  • 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
    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
    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
    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

  • 昔在四门馆,晨有僧来谒。
    自言本吴人,少小学城阙。
    已穷佛根源,粗识事輗軏。
    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经明。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声之融曳,思舞态之飘飖。
    爰有仙童,能开宝匣。
    佩干将莫邪之利器,擅龙泉秋水之嘉名。
    鼓三尺之莹莹,云间闪电;横七星之凉凉,掌上生风。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 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
    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
    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
    烛影逐星沈,歌声和月落。

  • 先帝昔巡幸,小臣同上书。
    事危攀折槛,情切止乘舆。
    未得陈丹悃,空令伏玉除。
    天心那可问,皇怒竟何如。

  • 我来盛山郡,从公岁及朞。
    公之字鳏寡,乳保于婴儿。
    公去再改岁,所去尤见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卢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