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
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
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
《缘识》宋太宗 翻译、赏析和诗意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缘识
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
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
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
译文:
隐藏的缘分终究无法看见,巧妙和笨拙在某种程度上并存。
最高的道理昭示着古代圣贤的智慧,贯通了隐秘的奥妙。
纯净的天空有着怎样的本性?浊浪所处的地面仍然相依相存。
修炼真正的道德是值得珍惜的,漫不经心和懒散却违背了顺应的原则。
诗意和赏析:
《缘识》这首诗词以一种富有智慧和哲理的方式表达了人生中的一些深刻思考。通过对巧拙、道德修炼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的描绘,这首诗词探索了人与命运、人与道德之间的纠葛。
诗中的“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表明了命运或缘分的神秘性。无论是善巧还是笨拙,我们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隐藏的缘分让人难以捉摸。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智慧的渴望。通过追求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我们能够领悟古代圣贤的智慧,贯通隐藏的奥秘。
诗中的“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表明了天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纯净的天空和混沌的地面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的完整。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最后两句“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敦促人们珍惜真正的修炼。只有通过不懈地追求道德和智慧,我们才能与自己周围的世界和谐共处。放任漫不经心和懒散的态度只会违背顺应的原则,导致不利的后果。
总体而言,《缘识》通过对巧拙、道德修炼和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提醒人们在人生中保持谦逊、珍惜真正的修行,并理解人与命运、人与道德之间的微妙互动。这首诗词展示了宋太宗对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洞察。
《缘识》宋太宗 拼音读音参考
yuán shí
缘识
fú cáng zhōng bú jiàn, qiǎo zhuō shì jiān fēi.
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
zhì dào guāng huái gǔ, zhōu tōng yǐn shèng jī.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
qīng tiān hé wù xìng, zhuó dì gù xiāng yī.
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
xiū liàn zhēn kān xī, shū yōng yǒu shùn wéi.
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
网友评论
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诗句,“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哲学思想。
首先,“伏藏终不见”,可以理解为人生中有些珍贵的东西,如智慧、真理、美德等,常常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深处,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和察觉。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领悟,才能逐渐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和价值。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内在世界的探寻和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往和期待。
其次,“巧拙是兼非”,则表达了人生中的平衡和中和之道。在这里,“巧”和“拙”代表着人生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巧”代表聪明、机智、灵巧等优秀的品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拙”则代表朴实、真诚、纯真等同样重要的品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我们需要兼顾这两个方面,既要追求聪明和智慧,也要保持内心的真诚和朴实。过于追求聪明可能会失去真诚,而过于追求朴实则可能缺乏智慧和机遇。因此,我们需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追求智慧和聪明,又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纯粹。
综合来看,这句诗句表达了一种对内在世界的探寻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平衡和中和的人生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寻和领悟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同时也需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纯粹,做到既聪明又真诚,既有智慧又不失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