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殆翻译
1.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
1、乌贼求全 [原文]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注释] 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 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 2、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 【原文】 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啖。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注释: 畋:读音tián 麑:读音ní 怛:读音dá 偃:读音yǎn 啖:读音dàn,吃,这里作舔解。 【译文】 临江(地名)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
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抛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
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
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
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 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4、小儿不畏虎 【原文】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翻译】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5、更①渡一遭 【原文】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②水百沸,横筱③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 ①更:再,重来。
②釜:古代的一种锅。③筱(xiǎo):细竹子。
【译文】 过去有人捉到一只甲鱼,想把它煮来吃,又不肯负担杀生的恶名。于是烧旺火使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上一根细竹子作为桥,然后跟甲鱼约定说:“(你)能渡过这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
甲鱼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诡计骗杀自己,就尽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样)爬行,仅仅能够渡过(竹桥)一次。 主人说:“你能渡过这桥,真是太好了!再给为渡一次桥, 我想(再)仔细看看。”
6、中山窃糟 【原文】 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
2.文言文带翻译
陈太丘与友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人期
太丘长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3.在线求文言文 带翻译
一、王如泚求及第 进士王如泚者,妻公以伎术供奉。
玄宗欲与改官,拜谢而请曰:“臣女婿王如泚,见应进士举,付望圣恩回授,乞一及第。”上许之,宣付礼部宜与及第。
侍郎李湋以咨执政,右相曰:“王如泚文章堪及第否?”湋曰:“与亦得。”右相曰:“若尔,未可与之。
明经、进士国家取材之地,若圣恩优异,差可与官。今以及第与之,将何以观材?”即令奏闻。
居二日,如泚宾朋讌贺,车骑盈门,忽中书下牒礼部:“王如泚可依例考试。”闻之罔然自失。
翻译: 进士王如泚,岳父凭有些技术在皇帝身边任职。唐玄宗想给王如泚的岳父升个官职,(他)拜谢而请求说:“我的女婿王如泚,即将要参加进士科考试,希望皇上开恩给予照顾,请求给他一个及第。”
皇上答应了他,传圣旨吩咐礼部要给王如泚及第。侍朗李纬把这件事向(中书省)执政请示,右相问:“王如泚文章能够及第吗?”李纬回答:“给(他及格)也可以。”
右相说:“如果这样,不可以给他。明经、进士科,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如果皇上要特别优厚,略微可以给他一个官职。
现在把及第给他,那以后拿什么考察人才呢?”立即让他把这件事上报让皇上知道。过了两天,王如泚请朋友赴宴祝贺,车马停满了门口。
忽然中书省下文书到礼部:“王如泚可以依照条例参加考试。”(王如泚)听了非常失望。
二、鹿亦有知 原文: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
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译文: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以砍柴为生。
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鹿长大一点后,十分驯服,见到人就呦呦叫。
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来。到了秋祭的时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官府监督打猎的人很着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猎户)十几天都没有打到鹿,就向这个姓李的人请求(把鹿给他),姓李的人不给。
猎户一个劲地哀求。姓李的人迟疑道:"等我考虑考虑。
"当夜鹿就逃走了,不再回来。姓李的人十分后悔。
三、晚游六桥待月记【作者】:袁宏道 【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③。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⑤,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 《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袁宏道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
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四、魏徵其人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进何营缮?德素虞之.上恕,让房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房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 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 翻译: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
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
4.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形声。
从歹( è),台声。本义:危险)(2) 同本义(4)陷入困境 殆,危也。
——《说文》 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书·秦誓》。
传:“危殆。” 晋有三不殆。
——《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于垂沙。——《荀子·议兵》。
注:“谓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
——《韩非子·扬权》 此二者,殆物也。——《韩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险) (4) 困乏;疲惫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 (5) 假借为“怠”。
懒惰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
——《诗·商颂·玄鸟》 滋敝邑休殆。——《左传·昭公五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下》 副〉 1. 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nearly] 殆于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
——《史记·留侯世家》 殆有神护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敌人伤亡殆尽;殆其(大概);殆庶(庶几,近似) 3.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计也。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殆,仅也。”
4. 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5.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 [should;would]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诗·豳风·七月》 (6)古音"殆"通"治",——《公羊传》:“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殆、治古音相近。
音近义通。《荀子·强国》:“强殆中国。”
杨惊注:“殆”或为“治”,“治”谓讼理也。以郑子欲立异姓为后,故相与讼理于晋也。
《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叔武……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注:“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
足知殆、治同义。殆古音“以”,《说文》:“以声。”
与治、始为一音之转,故同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5.殆字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殆dài 基本字义
1. 危:危~。危乎~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2. 大概,几乎:伤亡~尽。 3. 古同“怠”,懈怠。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歹( è),台声。本义:危险) 2. 同本义[danger]
殆,危也。——《说文》
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书·秦誓》。传:“危殆。”
晋有三不殆。——《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于垂沙。——《荀子·议兵》。注:“谓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韩非子·扬权》
此二者,殆物也。——《韩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险) 4. 困乏;疲惫 [tired]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 5. 假借为“怠”。懒惰 [lazy;idle]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诗·商颂·玄鸟》
滋敝邑休殆。——《左传·昭公五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
〈副〉
1. 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nearly]
殆于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史记·留侯世家》
殆有神护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游历殆遍。——宋· 沈括《梦溪笔谈》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敌人伤亡殆尽;殆其(大概);殆庶(庶几,近似) 3.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计也。——《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殆,仅也。” 4. 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5.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 [should;would]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豳风·七月》
6.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形声。
从歹( è),台声。本义:危险)(2) 同本义(4)陷入困境 殆,危也。
——《说文》 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书·秦誓》。
传:“危殆。” 晋有三不殆。
——《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于垂沙。——《荀子·议兵》。
注:“谓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
——《韩非子·扬权》 此二者,殆物也。——《韩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险) (4) 困乏;疲惫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 (5) 假借为“怠”。
懒惰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
——《诗·商颂·玄鸟》 滋敝邑休殆。——《左传·昭公五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下》 副〉 1. 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nearly] 殆于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
——《史记·留侯世家》 殆有神护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敌人伤亡殆尽;殆其(大概);殆庶(庶几,近似) 3.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计也。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殆,仅也。”
4. 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5.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 [should;would]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诗·豳风·七月》 (6)古音"殆"通"治",——《公羊传》:“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殆、治古音相近。
音近义通。《荀子·强国》:“强殆中国。”
杨惊注:“殆”或为“治”,“治”谓讼理也。以郑子欲立异姓为后,故相与讼理于晋也。
《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叔武……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注:“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
足知殆、治同义。殆古音“以”,《说文》:“以声。”
与治、始为一音之转,故同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7.初中的文言文中“殆”的全部意思和句子
殆 dài 形容词义:1、形声字。
从歹(è)台声。本义:危险。
殆,危也。——《说文》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经·小雅·正月》亦曰殆哉。
——《书·秦誓》。传:“危殆。”
晋有三不殆。——《左传·昭公四年》。
注:“危也。”兵殆于垂沙。
——《荀子·议兵》。注:“谓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
——《韩非子·三守》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韩非子·扬权》此二者,殆物也。
——《韩非子·忠孝》2、困乏;疲惫。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3、假借为“怠”。
懒惰。周行而不殆。
——《老子·二十五章》受命不殆。——《诗·商颂·玄鸟》滋敝邑休殆。
——《左传·昭公五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副词义:1、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殆于不可。——《孟子》沛公殆天授。
——《史记·留侯世家》殆有神护者。——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游历殆遍。
——宋·沈括《梦溪笔谈》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此殆空言,非至计也。——《汉书·赵充国传》。
颜师古注:“殆,仅也。”3、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宋·辛弃疾《美芹十论》4、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经·豳风·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