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
1.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2.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世人皆愿受宠而惧辱,唯高人宠辱若惊而求无为,爱惜自身而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注:这句在2010古诗文大赛当代学生上没有。】 编辑本段参考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担惊受怕,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地位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等到我自身都视为无的时候,我又有什么大患呢?所以,以自己的身体为贵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世上得人都愿意受宠而不愿意受辱,唯有品行高尚的人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担惊受怕但实际无所求,爱惜自己的身体却不被身外之物所困扰。
编辑本段出处 源于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编辑本段释义 1.宠:得宠 2.辱:受辱 3.若:如 4. 惊:担惊受怕 5.下:地位底下 6.所以:……的原因 7.谓:叫做 8.得:得到 9.之:它,指代宠爱 10.为:因为 11.故:所以 12.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等到我自身都视为无的时候,我又有什么大患呢? 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惊:惊惶不安。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反义词 宠辱若惊的反义词:宠辱不惊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解释“及”。及的本意是后面的人赶上前面的人,应此有“赶上”的含义。
成语“望尘莫及”,意为望着前面车子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他又指“等到”。
3.宠辱若惊的故事
辱不惊反义即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里曰:“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宠是卑贱的,得到宠爱令人格外喜悦,失去宠爱人们往往又会惶恐不安,称为宠辱若惊。老子又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告戒后人—争名逐利的人,十分看重身外宠辱荣患,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就是忘记了自身。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
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
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
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
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
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
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
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辱不惊反义即宠辱若惊。
老子《道德经》里曰:“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宠是卑贱的,得到宠爱令人格外喜悦,失去宠爱人们往往又会惶恐不安,称为宠辱若惊。
老子又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告戒后人—争名逐利的人,十分看重身外宠辱荣患,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就是忘记了自身。
"宠"和"辱"从来就关联着人格尊严,得宠时的意外惊喜,失宠时的慨然受辱,其实,我们的自尊同样都不能保全.只有做到超然地置之度外,我们才能无欲而刚,从心底傲然而立,还自己一份完整独立的人格尊严. 人生在世,难免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但是,它们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与人的生命健康和快乐相比,永远都应该只是身外次要的东西.为自己保持一种宠辱不惊淡定自若的人生境界.还自己生命一份自然和真实.也许更多的快乐和美丽就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