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1.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七年级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 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 [望岳] 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 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2.初中语文版课文所有文言文、字词解释、翻译

自己去买一本文言文全解,比较方便. 初中阶段通假字大集合 下面是初中阶段出现的通假字: 1、罔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儿》 2、厝通措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 3、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 4、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 5、衡通横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 6、见通现 风吹草低见牛羊 7、具通俱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8、贴通帖 对镜贴花环《木兰辞》 9、策通册 策勋十二转《木兰辞》 10、著同着 著我旧时衫《木兰辞》 11、火通伙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辞》) 12、诎通曲 佛印绝类弥勒……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核舟记》 13、简通拣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5、说通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16、要通邀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桃花源记》 17、有通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18、属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 19、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 20、坐通座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21、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2、邪通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23、食通饲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 24、材通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 25、祗通只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6、蕃通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7、唱通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 28、阙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29、少通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0、畔通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

3.初中语文所有古诗和文言文(原文)

<<论语>>六则 选自<<论语>>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世说新语>>二则 作者:王维 原文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意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一同外出,约好在中午(见面)。

过了中午,(那位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待而走了。(他)走后,(那位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这位)客人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他等您很长时间了,您却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那朋友就恼怒地说:"真不是人啊!与人家约好一起走,竟丢下别人而自己先走了。"陈元方说:"您与家父约定中午见面。

到了中午您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别人儿子的面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这位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想与陈元方)拉手道歉,陈元方却跑进门里去不再理他。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中考语文课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