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元结的《恶圆》的翻译啊,全篇的

1.谁有 元结的《恶圆》的翻译啊,全篇的

一、译文

元结家的奶妈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用来逗婴儿玩乐,婴儿很喜欢它,奶妈便找来一群孩子,陪他一起嬉乐。

朋友中有个叫公植的,听说有这么一个运弄婴儿的玩具,请求看一看。等他看到这个玩具,急忙拿去烧掉,并责备元结说:“我听说古代憎恶圆的士人唱道:宁可方正地沦为仆隶,也绝不肯圆滑地取得公卿,宁肯方正地处身下殿,也不愿圆滑地求得显贵。

其中态度更为激烈的,辈子都不肯抬头看天,并说:我憎恶天是圆的。有人对他解释说,天广阔无边,人所不能穷尽,远视天幕四垂,因而以为天圆,而天并非圆形啊。那个人回答说:天纵然不是圆的,但人们说它圆,我也因此而讨厌它。

次山你怎么随便让奶妈做了这么个会团团转的玩具,由着他用来逗弄婴儿?小时候喜欢的,长大了一定爱好。教小儿爱玩圆转之物,将来长大了使他陷于不义,大人自己以圆为戏,更是背弃了方正之道。

唉,你元次山回到家喜欢小孩逗弄团团转的玩具,出了家门一定欣赏小人的处世圆滑,我又怎能料定您元次山今后不至于官谈圆滑、行止圆转,而一辈子都圆滑呢?我哪里还可以再做您的朋友!

元结把元季川叫来,告诉他说:我不过是让孩子玩玩团团转的玩具,公植尚且责骂我,气愤地表示要和我绝交。假若以圆融应对事物,以圆融顺应时风,事非圆融不参与,事非圆融不作为,那么公植大概要操起戈矛诛杀我们罢!

二、原文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早,不圆为卿;宁方为稳瑁不圆为显荣。

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三、出处

《全唐文》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文以小孩玩的玩具,引申出为人处世的哲学,乍读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事实上,作者是借题发挥,讽世贬俗,对士人圆滑的处世态度加以遗责。元结,是一位正直而有才干的官史,他在出任诸州刺史时,曾招抚流亡,赈济灾民,抚慰夷胞,平定混乱,深受杜甫的仰幕和称赞(见杜甫《司元使君春陵行序》)。

是为民请命、仗义执言,还是明哲保身、圆滑处世,这是元结宦途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官场上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作者提出“恶圆”,是针对着现实有感而发的。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浇薄、浮滑社会风气的猛烈抨击,也表现了他个人劲直方正的立身处世态度。

二、作品赏析

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

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

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

三、作者简介

元结(约719年~约772年),字次山,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安史之乱中,率族人避难,后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座城池。唐代宗时,任道州、容州等地长官,政绩卓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恶圆

2.谁有 元结的《恶圆》的翻译啊,全篇的

一、译文元结家的奶妈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

用来逗婴儿玩乐,婴儿很喜欢它,奶妈便找来一群孩子,陪他一起嬉乐。朋友中有个叫公植的,听说有这么一个运弄婴儿的玩具,请求看一看。

等他看到这个玩具,急忙拿去烧掉,并责备元结说:“我听说古代憎恶圆的士人唱道:宁可方正地沦为仆隶,也绝不肯圆滑地取得公卿,宁肯方正地处身下殿,也不愿圆滑地求得显贵。其中态度更为激烈的,辈子都不肯抬头看天,并说:我憎恶天是圆的。

有人对他解释说,天广阔无边,人所不能穷尽,远视天幕四垂,因而以为天圆,而天并非圆形啊。那个人回答说:天纵然不是圆的,但人们说它圆,我也因此而讨厌它。

次山你怎么随便让奶妈做了这么个会团团转的玩具,由着他用来逗弄婴儿?小时候喜欢的,长大了一定爱好。教小儿爱玩圆转之物,将来长大了使他陷于不义,大人自己以圆为戏,更是背弃了方正之道。

唉,你元次山回到家喜欢小孩逗弄团团转的玩具,出了家门一定欣赏小人的处世圆滑,我又怎能料定您元次山今后不至于官谈圆滑、行止圆转,而一辈子都圆滑呢?我哪里还可以再做您的朋友!元结把元季川叫来,告诉他说:我不过是让孩子玩玩团团转的玩具,公植尚且责骂我,气愤地表示要和我绝交。假若以圆融应对事物,以圆融顺应时风,事非圆融不参与,事非圆融不作为,那么公植大概要操起戈矛诛杀我们罢!二、原文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

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早,不圆为卿;宁方为稳瑁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

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三、出处《全唐文》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此文以小孩玩的玩具,引申出为人处世的哲学,乍读似乎有点小题大做。

事实上,作者是借题发挥,讽世贬俗,对士人圆滑的处世态度加以遗责。元结,是一位正直而有才干的官史,他在出任诸州刺史时,曾招抚流亡,赈济灾民,抚慰夷胞,平定混乱,深受杜甫的仰幕和称赞(见杜甫《司元使君春陵行序》)。

是为民请命、仗义执言,还是明哲保身、圆滑处世,这是元结宦途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官场上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作者提出“恶圆”,是针对着现实有感而发的。

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浇薄、浮滑社会风气的猛烈抨击,也表现了他个人劲直方正的立身处世态度。二、作品赏析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

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

三、作者简介元结(约719年~约772年),字次山,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安史之乱中,率族人避难,后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座城池。

唐代宗时,任道州、容州等地长官,政绩卓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恶圆。

3.恶的文言文字义

古义

恶wū

◎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今义

恶è

◎ 不好:~感。~果。~劣。~名。丑~。~毒。邪~◎ 凶狠:~霸。~棍。险~。凶~。邪~。◎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不简单,很厉害:你这人真~(你这人真猛,太厉害了)。方言。

恶wù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恶(恶)ě

◎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恶心的东西

恶wū

◎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4.蝜蝂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翻译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来魁梧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思想却和小虫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出处:从字典上看,蝜蝂这种昆虫是柳宗元杜撰的,但比柳宗元的作品更早的《尔雅》上,却有蝜蝂的记录。

在柳宗元的《蝜蝂传》中,说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贪得无厌、不自量力的人。本文虽然短小,却如明镜般,映照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5.请问徐悲鸿的宁方恶圆宁脏毋净宁拙毋巧是啥意思

上面的那位朋友真有意思,呵呵,说了那么多我没看明白嘿嘿。

我来说以下啊,尽力而为吧一,宁方勿圆,是说在起形的时候,要尽力用直线条切出所画物体的形状,不要用儿童画时的曲线来勾勒出物体轮廓,(当然,除非你画国画)因为那样会把轮廓画的太死,容易失去修改空间,而且画出的物体往往会显的软塌塌,没有骨架。二,宁脏勿净,我一般把它理解为素描深入阶段,你一定要仔细刻画,一些细枝末结也要注意,但是如果他们会影响你的画面就可以不画,我说的细枝末节是指结构上的。

勿净呢是指要大胆画,即使画的过了也比刻画的不够要好。三,宁拙勿巧,这个我不是太理解,不过以我自己的想法来看,我认为他是在说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宁愿多努力勤劳的画也不要投机取巧,那样只会害了他自己。

我认为也许有另一曾意思,就是宁愿把物体画的笨拙有重量也不要把物体画的太灵巧失去重量感。

6.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7.哀溺文言文翻译

哀溺 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8.朱冲文言文翻译

译文

朱冲,字巨容,西晋南安郡人(治今陇西三台)。他是陇西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位安贫乐道、隐逸不仕的高人。年轻时就注重修养德行,闲静寡欲,好钻研经典。因家境贫困,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他宽容忍让,厚德载物,以自己的行为风范乡村。邻居的牛犊跑丢了,误把他家的牛犊牵回去。后来邻居在树林里找到了自己的牛犊,又把误认的牛还回来,他没有接受也没有横加指责。

有位村民放纵自家的耕牛大肆踩践他家的田禾,他却主动地在路边备草喂养这些暴牛,从无怨恨的神色。时间长了,耕牛的主人羞惭难当,于是就严加看管,不再让耕牛侵暴。成宁四年(278),晋武帝下诏征举贤良,地方官府把他推荐上去,朝廷拟任为国子博士,他称疾不应征诏。

不久,武帝又颁诏书,再次延揽,诏书说:"东宫官员也要选择那些履蹈至行、敦悦典籍的人,任命朱冲为太子右庶子。"每次听到征书下达,他便逃入深山。当时的人认为他属于梁鸿、管宁一流的人物。

朱冲生活的地方与夷人错壤,有很浓厚的尚武强悍、不耻寇盗的习俗,但附近的羌人对他却像君王一样尊敬,他能以礼让倡导并以身作则,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乡里路不拾遗,村落没有行凶的恶人。

扩展资料

原文

朱冲,字巨容,南安人也。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送牛而无恨色。主愧之,乃不复为暴。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

寻又诏曰:“东宫官属亦宜得履蹈至行、敦悦典籍者,其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冲居近夷俗,羌戎奉之若君,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路不拾遗,村无凶人,毒虫猛兽皆不为害。卒以寿终。

朱冲,字巨容,西晋南安郡人(治今陇西三台)。以《朱冲送牛》的故事美誉中华,其多次征召不应,以美德感化百姓,以礼让倡导并以身作则,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

9.文言文石渠记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石渠记》注释及翻译

【注释】:

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⑧翳:遮蔽,隐藏。⑨崇:增长,这里指堆积。⑩酾(shī):疏导。1?蠲(juān):使清洁,整修。

【翻译】: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附:

《石渠记》原文(作者: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④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⑤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⑦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⑧朽,决疏土石,既崇⑨而焚,既酾⑩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1?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10.凿壁偷光的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小名稚圭。他勤奋好学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恶圆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