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面的同义连用和同义复指有什么区别
1.文言文里面的同义连用和同义复指有什么区别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个句子中的“泣涕”是“眼泪”的意思,“庖厨”是“厨房”的意思,都属于同义连用。
“复指”是说用一词语(通常是代词)指代话语中已出现过的另一词语,例如:
李老栓他是你的什么人?(“他”复指“李老栓”)
美洲豹飞奔起来,汽车都很难把它追上。(“它”复指“美洲豹”)
替你找份工作?这不难。(“这”复指“替你找份工作”)
唯命是从(“是”“命”)
何陋之有?("之"复指“何陋”)
2.初中文言文同义复用
“占人用助语问,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俞枷《古书疑义举例》)这种情况,前人秒为“宜言”、“复语”或“连文”。例如《左传·禧公卜年》:“一蔗一洗,一卜年尚优有臭。”廖炎武《日知录》往;“尚即犹也。”刊淇《助字彭略说:“尚犹、犹尚,并重言也。”嗯词同义复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或者调整音节,使文句整齐流畅,便于诵读。我们阅读古文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硬把它们拆开米分别解释,就可能,“因辞害义”,造成误解。笔者从中学文言教材中摘决了若干虚词同义复用的例句,略作说明,以补课水注释之不足。
(一)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 避之。(《谋玫刃高中第二册)
说明:“能,'.通“乃”,王引之《经传释词》说:“能,犹乃也,亦声相近也。”所以工氏认为《谋玫》篇中的“则能”就是“则乃”。“则乃”又如何解释呢?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则”字条下说:“‘则’作连词,一般用于复合句,上句表原因或情况,下句表结果。·”如·偶尔也有‘则乃’同义词
一,连用的。”
3.初中文言文同义复用
“占人用助语问,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
(俞枷《古书疑义举例》)这种情况,前人秒为“宜言”、“复语”或“连文”。例如《左传·禧公卜年》:“一蔗一洗,一卜年尚优有臭。”
廖炎武《日知录》往;“尚即犹也。”刊淇《助字彭略说:“尚犹、犹尚,并重言也。”
嗯词同义复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或者调整音节,使文句整齐流畅,便于诵读。我们阅读古文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硬把它们拆开米分别解释,就可能,“因辞害义”,造成误解。
笔者从中学文言教材中摘决了若干虚词同义复用的例句,略作说明,以补课水注释之不足。 (一)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 避之。
(《谋玫刃高中第二册) 说明:“能,'.通“乃”,王引之《经传释词》说:“能,犹乃也,亦声相近也。”所以工氏认为《谋玫》篇中的“则能”就是“则乃”。
“则乃”又如何解释呢?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则”字条下说:“‘则’作连词,一般用于复合句,上句表原因或情况,下句表结果。·”如·偶尔也有‘则乃’同义词 一,连用的。”
4.文言文中,两个易字连用是什么意思
慎
有两个读音,意思如下:
shèn
1. 谨慎;慎重。
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指实在或真诚。
例:《诗 小雅 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3. 恐惧;忧惧。
例:《晏子春秋•杂上二六》:「﹝泯子午﹞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
4. 千万,无论如何。与「无」、「毋」、「勿」等连用,表示警戒。
例:《史记 高祖本纪》:「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
5. 遵循;依顺。
例:《商君书 垦令》:「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6. 三的别称。
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官制象天》:「其率三臣而一慎,故八十一元士为二十七慎。」
7. 五岁的兽。
例:《周礼 夏官 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
汉郑玄注:「五岁为慎。」
8. 谓用大绳引棺就殡所。
例:《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张守节正义:「慎谓以绋引棺就殡所也。」
9. 姓。
zhèn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颖上县北江口集。
例:《左传 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