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璜,字廷实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赵璜,字廷实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

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 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

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

嘉靖元年进尚书。 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

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

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 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

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

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

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 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

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错,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

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

赠太子太保,谥庄靖。(节选自《明史·赵璜传》)[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令:皇帝自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B.坐巡抚朱钦事 坐:因……受牵连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 第:府第宅院D.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 举:被举荐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3分)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⑥二臣无与,乞罪臣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璜治理政务政绩卓出。 任职济南时不畏权贵,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土地。

B.赵璜恪尽职守。担任左侍郎时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缩减皇室工程的造价。

C.赵璜没有听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依然辞职,但朝廷对他的车马供应仍按旧例。D.赵璜有才干,在他人为纷乱错杂的事件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

(3分)(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4分)(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3分)。

2.求明史·赵璜传翻译、原文如下

赵璜 【原文】赵璜,字廷实,安福人。

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 【译文】赵璜,字廷实,江西安福县人。

小时候跟从父亲去官任,不小心掉到江水中被救。 【原文】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长大一点,在路上走的时候,捡到别人丢掉的金银,全部归还给失主。 【原文】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 【译文】弘治三年进士登第,授予工部主事。

出任为济南知府。狡猾的官吏舞文弄墨,多年来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人民。

赵璜选了一些质朴恭谨的人教给他们国家的法律法令,培训了二十多人,然后驱逐替代了原来的滑吏。 【原文】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牧场久籍【登记】于官,募民佃。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

【译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的牧场长久在官府登记,招募了农民租种。济南德王朱见潾(欲趁机将这些田产归为己有,屡屡)上奏,要求将这些牧场归其所用。

赵璜勘定还给佃农。在济南任职七年,政绩很有名。

【原文】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译文】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丞,还没有上任,刘瑾与赵璜关系很不好。

因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被逮捕下狱,除名。刘瑾被诛杀后,赵璜复职。

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原文】寻调山东。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讥,还佐部事。

【译文】不久调任山东。有几百里河滩地,招募无地的流民开垦而免除他们的租金。

番僧请求征赋税来充实寺院的斋粮,皇帝同意了,赵璜据理力争得以免除。山东曲阜被叛贼攻破,孔子故里的林庙成了荒野,赵璜请求将县民移动民到孔子故里,皇帝同意了。

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河道。因为边境告急,改任管理京城附近的军备。

事情平定以后,命令他赈救顺天各府的饥荒,回来后辅佐部事。 【原文】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

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御用监:设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负责造办皇帝所用之物。

就是日常用品采购】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酒醋面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监主官,下设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员。

掌宫廷食用酒醋、粮酱、面豆等物】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 【译文】明世宗即位后,进官为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

裁减了宦官的丧葬费用及御用监的采购材料的价钱。革除内府酒醋面局每年征收的铁砖价银,一年达到几万。

【原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帝即报许。 【译文】嘉靖元年进官尚书。

刘瑾创建玄明宫,浪费钱财几十万,刘瑾死了后,奸人将玄明宫献给皇帝作为皇庄。嘉靖皇帝即位后,斥责归还给百姓,不久又下令仍旧归皇庄。

赵璜说,皇帝的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就忽然更改,给天下人显示的是皇帝的不诚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

【原文】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

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

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

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

【译文】正好赶上修建仁寿宫和清宁宫,费用不够。赵璜请求把石景山的各房舍一并出卖来借用,可以不用百姓苦累,皇帝同意了他的做法。

下诏营建皇后的父亲陈万年的住宅,估计工价为六十万,赵璜遵照规定不变。陈万年告诉了皇帝,皇帝把郎中和员外两人下诏审查。

赵璜说:“这两臣没有参与,请求归罪与我。”皇帝不同意。

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年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两人得以释放,工价也大减。

【原文】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译文】下诏修建玉德殿,景福和安喜两座宫,赵璜请求等到仁寿宫建成,再慢慢考虑这事,皇帝不同意。不久,用灾异重申情面的情况,皇帝才同意他,并且罢除了仁寿宫的劳役。

赵璜当尚书六年,正好是皇帝才执政,锐意清理杂务,革除旧弊的时候,宦官不敢阻挠,所以能够尽他的职。以后就不停地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权势而受帝王宠爱的奸佞小人们嫉恨他的人很多,皇帝对他的心意也逐渐疏远了。

【原文】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

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

事棼错,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译文】赵璜与秦金齐名。经过考察和他们自己陈。

3.金牌文言文阅读俭啬老答案

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④,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⑤,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⑩复嘱云:“我倾家赡⑾君,慎勿⑿他说⒀,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据鲁迅辑《古小说钩沉》本《笑林》

注释

①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

②侵晨:天快亮时。侵:接近。

③餍:满足

④或人:有的人。

⑤十钱:十枚铜钱。

⑤随步辄(zhe 二声)减:随着脚步减少(准备给乞者的钱)

⑥赡:资助。

⑦没官:被官府没收。

⑧辄:就。

⑨比:等到。

⑩寻:不久,形容时间短。

11.慎勿:千万不要

12.他说:外传。

译文

汉朝时有一位老人,没有后代,家富但节俭吝啬,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早起晚息忙于产业,赚钱没有满足的时候,而自己还不满足。有人向他乞讨,不得已进房间取十钱,从房间出来,边走边减少施钱,等到了屋外,只剩下一半了,于是闭着眼睛忍下心来给那个乞丐,并不断叮嘱说,我把我的家产都给了你,不要向他人说我有钱,别人会向我乞讨的。不久老人死了,房屋土地被官府没收,钱财货物都充了公。

4.石渠记阅读答案

求柳宗元《石渠记》译文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5.文言文《争雁》的答案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①。”其弟争曰:“舒雁②烹宜,翔雁燔③宜。”竟斗而讼于社伯④。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应谐录》

注:①烹,煮。②舒雁,即鹅。③燔,烤。④

社伯,地方上的长者。

释文:从前有个人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拿弓射击,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鹅才适宜煮着吃,雁要烤着才好吃。”互相竟争吵起来,而且同到地方上的长者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好多人却说不出其真正的寓意,这里我告诉大家:

表面意义是不要一味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

引申意义是完成一项事业、实现一个理想,就象猎雁而烹一样,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时效性。不完成前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

它告诉人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一事无成。

6.文言文《郈成子》翻译以及答案

原文: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郈成子(春秋鲁大夫,名瘠)当鲁国使节,访问晋国。

经过卫国时,右宰谷臣(卫人)请他留下来饮酒,陈设乐队奏乐,却不显得喜乐。酒酣之后还送郈成子璧玉,但是郈成子于归途经过卫时,却不向谷臣告辞。

郈成子的仆人说:“先前右宰谷臣请您喝酒喝得很高兴,如今您回来时经过卫国,为什么不向他告辞?”

郈成子说:“把我留下来喝酒,是要和我一起欢乐,陈设乐队奏乐而不喜乐,是要告诉我他的忧愁;酒酣后送我璧玉,是把它托付给我。如此看来,卫国将有动乱发生。”

离开卫国才三十里,就听说宁喜之乱发生,右宰谷臣被杀,郈成子立刻将坐车掉转头回到谷臣家,再三祭拜之后才回鲁。到家后,就派人迎接谷臣的妻子,将自己的住宅分出一部份给她住,将自己的俸禄分一部份供养她,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又将璧玉归还。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道:“有预见,可以事先策划对策;有仁义,可以托付财物。说的就是郈成子吧?”

7.文言文 铁杵成针 阅读题答案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 方:( ) 欲 ( ) 还: ( )

2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3

1)问之,曰:"欲作针。"( )

4

2)学而时习之( )

5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

答:

7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8

答案(请做完之后看):

9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10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11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12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13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成语: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8.文言文《读书佐酒》答案

读书佐酒元 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1、(1)喜欢 (2)听到 (3)拍(击)(4)授给(给、给予)2、B 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不羁。

9.钱可通神的文言文答案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戒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翻译:

唐朝时,张延赏即将担任度支使。他知道有一宗大案子是个冤案。每每提起这宗大案都扼腕叹息。待到张延赏担任度支使后,召见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严加训戒,并且责令他们说:“这宗案子拖得太久了,你们必须在十天之内将它审理完。”第二天来到府衙办公,见桌案上放着一张便笺上写:出钱三万贯,请你不要过问这宗案子。张延赏看后大怒,更加督促这宗案子。第三天,又在书案上看见一张便笺,上写:出钱五万贯。张延赏看后更加气愤,责令两日内必须审理完毕,结案。第四天,书案上依然放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钱十万贯。张延赏看后再也不过问这宗案子了。衙役们得知这件事情后,找机会问张延赏为什么不继续过问这宗案子啦?张延赏回答说:“钱出到十万贯,能通神啊!没有不可转回的事情。我恐怕遭到祸患,不得不接受了!

揭示主题:

1 量变到质变的积累2 当官的都贪,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因为喜欢钱,有的是因为怕死3 冤滥之中,必潜显贵之秘密4 自私是人社会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性的一部分

文言文赵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