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字组词 崑的词语

崑字的常见组词有:崑調、西崑體、崑崗、崑劇、崑崙觴、崑岡、崑岫、崑火、崑山調、崑軸、崑崙墟、崑閬、崑鄧、崑華、崑崙兒、西崑、炎崑、崑崙、崑山科技大學、崑腔、崑臺、崑嶺、崑嶽、崑黨、崑崙奴傳、崑體、崑崙山脈、崑崙黃、玉崑、玉崑崙,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崑字的意思:kūn 崑(Kūnlún),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今作昆仑。

  • 1.亦称"昆山调"。即昆腔。 2.指西昆体。[查看详情]

  • 诗体之一。辞典解释西昆体  xī kūn tǐ  ㄒㄧ ㄎㄨㄣ ㄊㄧˇ   诗体名。宋初杨亿、钱惟演、刘筠等相互唱和,有《西昆酬唱集》行世,后世称他们诗体为「西昆体」。其特色为模拟李商隐诗风,词藻富丽,声调铿锵,好用僻典,末流或失于饾饤晦涩。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 [查看详情]

  • 见"昆冈"。[查看详情]

  • 辞典解释昆剧  kūn jù   ㄎㄨㄣ ㄐㄩˋ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昆腔」条。 英语 see 崑曲|昆曲 法语 Kunqu[查看详情]

  • 酒名。北魏时以河源水所酿的一种酒。[查看详情]

  • 1.亦作"昆冈"。亦作"昆岗"。 2.即昆仑山。 3.蜀冈的异名。在江苏省江都县西北。为广陵古城所在。 辞典解释昆冈  kūn gāng  ㄎㄨㄣ ㄍㄤ   昆仑山。 《书经.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昆冈怜积火,河汉注清源。」 [查看详情]

  • 1.亦作"昆岫"。 2.指昆仑山。借指仙山。[查看详情]

  • 昆仑山之火。借指烈火。语本《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查看详情]

  • 见"昆调"。[查看详情]

  • 即蜀冈,在江苏省。语本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轴以昆岗。"[查看详情]

  • 1.昆仑山的基部。亦指昆仑山。 2.指方丈山。[查看详情]

  • 指昆仑山上的阆苑,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查看详情]

  • 昆仑山和邓林的并称。[查看详情]

  • 昆仑山和华山的并称。[查看详情]

  • 1.同"昆仑奴"。[查看详情]

  • 1.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 2.指崦嵫山。 3.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 4.见"西昆体"。 辞典解释西昆  xī kūn  ㄒㄧ ㄎㄨㄣ   西方的昆仑山。 唐.王绩〈游仙〉诗四首之三:「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昆。」 西方昆仑群玉之府。相传为古帝王藏书的地方。 唐.上官仪〈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详观帝箓,披册府于西昆。」 日落之处。比喻衰老。 《文选.沈约.和谢宣城诗》:「牵拙谬东泛,浮情及西昆。」 [查看详情]

  • 《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后以"炎昆"喻同归于尽。[查看详情]

  •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的省称。 6.泛指奴仆。 7.特指昆仑奴磨勒。 8.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9.指玉制酒器。 10.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11.道教语。指头脑。 12.脐之别名。 辞典解释昆仑  kūn lún   ㄎㄨㄣ ㄌㄨㄣˊ   山脉名。参见「昆仑山脉」条。 山名。参见「昆仑山」条。 古代泛指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群岛一带的居民。为现今的马来人种。见《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西南蛮传.林邑传》。 称皮肤黑的人。 《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道家称头为「昆仑」。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上部经》。 英语 Kunlun (Karakorum)​ mountain range in Xinjiang[查看详情]

  • 辞典解释昆山科技大学  kūn shān kē jì dà xué  ㄎㄨㄣ ㄕㄢ ㄎㄜ ㄐㄧˋ ㄉㄚˋ ㄒㄩㄝˊ   私立大学之一。原为「昆山工业专科学校」,设立于民国五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八十年八月增设商科,更名为「昆山工商专科学校」。八十五年八月,改制为「昆山技术学院」。八十九年,核定改名为「昆山科技大学」。设有工程、管理、商业、设计等学院。现址位于台南市永康区。 [查看详情]

  • 亦称“昆山腔”。辞典解释昆腔  kūn qiāng   ㄎㄨㄣ ㄑㄧㄤ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英语 see 崑曲|昆曲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