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ì tī]
注音
ㄆㄧˋ ㄊㄧ
繁体
䴙䴘
是否常用

鸊鷉的意思

词语解释

鸊鷉pì tī

  1. 基本解释

    鸊鷉 pìtī

    [grebe] 亦称“鸊鹈”。构成鸊科(Copymdidae)和扒鸊鵜目(Colymbiformes)的各种水鸟之一,它与潜鸟亲缘关系密切,但以瓣趾代替蹼,有一发育不全的尾,十分擅长潜水,能在水下作长距离游泳

网络解释

  1. 鸊鷉

    鸊鷉(学名:Podicedidae;英文名称:Grebes):是一类水鸟,共有6属22种53个亚种,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与潜鸟科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翅膀短,能飞却不善飞,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飞。突然受到惊吓时可以跃离水面起飞,但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水面。
    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主要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早成性。繁殖于淡水湖泊。在水面以枝、叶等筑浮巢,每窝产卵6-7枚。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

鸊鷉的单字解释

  • 〔鸊鷉(tī)〕一种水鸟,比鸭稍小,脚近尾端,翅短小,不善飞行,极会潜水,常成群游于水面,受惊即潜入水中。亦作“鸊鵜”。俗称“油鸭”。
  • 〔鸊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