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禮 之 訓
- 拼音
- [shī lǐ zhī xùn]
- 注音
- ㄕ ㄌㄧˇ ㄓ ㄒㄩㄣˋ
- 繁体
- 诗礼之训
- 是否常用
- 否
詩禮之訓的意思
词语解释
詩禮之訓
-
基本解释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
网络解释
-
【解释】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示例】子承父教,云~。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父母》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子女遵从父母的教诲
詩禮之訓的单字解释
-
禮
1.“礼”的繁体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
之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