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公 笠
- 拼音
- [sū gōng lì]
- 注音
- ㄙㄨ ㄍㄨㄥ ㄌㄧˋ
- 繁体
- 蘇公笠
- 是否常用
- 否
苏公笠的意思
词语解释
苏公笠
-
基本解释
竹笠名。相传为宋苏轼贬官惠州时所倡制。
网络解释
-
苏公笠
苏公笠
竹笠名。广东惠州、嘉应等地区妇女多戴笠。笠四周缀以绸帛,下垂,绸帛有淡红、淡绿、淡青、白等色,以遮风日。造型甚具地方特点。相传为宋代苏轼遗制,故名“苏公笠”。
苏公笠的单字解释
-
公
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
笠
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斗笠。竹笠。草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