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不 閑
- 拼音
- [shí bù xián]
- 注音
- ㄕˊ ㄅㄨˋ ㄒㄧㄢˊ
- 繁体
- 十不闲
- 是否常用
- 否
十不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不閑
-
基本解释
清代曲艺的一种。原为“凤阳花鼓”,后渐与“莲花落”融合,称为“彩扮莲花落”。用锣、鼓、铙、钹等伴奏。亦指为此种曲艺伴奏的数种乐器。
网络解释
-
十不闲
十不闲是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始在北京流行。由凤阳花鼓发展而成。
十不閑的单字解释
-
十
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
不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