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g hán

拼音
[shāng hán]
注音
ㄕㄤ ㄏㄢˊ
繁体
伤寒
是否常用

傷寒的意思

词语解释

傷寒shāng hán

  1. 基本解释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自然病程约一个月。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热度在39℃-40℃之间,脉搏缓慢,脾脏肿大,腹部有玫瑰色疹。严重时,可因肠出血,肠穿孔而死亡。又称肠伤寒。中医学上泛指一切热性病。又指风寒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头痛,项强,畏寒,发热,骨节酸痛,无汗脉紧等。

    辞典解释

    伤寒  shāng hán  ㄕㄤ ㄏㄢˊ  

    中医上指外感热病的总称;亦指受了风寒而引起的病。

    病名。病原体为沙门氏伤寒杆菌,可经由饮水或食物传染。潜伏期约为两周,症状为发烧、头痛、发冷、腹痛、便秘或腹泻、脉搏缓慢,甚至出现肝脾肿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肠胃出血、肺炎等并发症。
    也称为「肠伤寒」。

    英语 typhoid

    德语 Typhus (S, Med)​

    法语 fièvre typhoïde, typhus, typhus abdominal

网络解释

  1. 伤寒 科普中国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傷寒的单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