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解释

楷书[kǎi shū]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用“楷书”造句 第1组

  • 1、他的楷书既工整又漂亮。

  • 2、行书楷书都是字,柔中带刚昭日月。诸子百家立学术,戏曲神话是传说。诗词歌赋就是歌,我们都在歌里过。国际母语日,汉语文化,渊源流长。传扬母语,唇齿留香。共同努力,世间芬芳!

  • 3、学篆书之圆润,拥有平和的心灵;学楷书之方正,塑造正直的品性;学行书之流畅,保持快乐的心情;学草书之不羁,人生飞扬着激情。国际母语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写好母语真诚做人!

  • 4、甲骨丝绸溯开源,孔孟仁孝义云天;篆隶行楷书法倡,雍容儒雅赋华章;千古华夏莫等闲,文明复兴擎旌帆;江山代有人才出,修身律己大志襄。

  • 5、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 6、同时,楷书和行书也出现并快速发展起来.

  • 7、“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极富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 8、传统的中国书法有篆体、隶书、楷书、草书。

  • 9、我有时候用楷书把本身最喜欢作家的书抄上8到10页……这能帮忙我起头步入撰著状况,并用我想要的气焰气魄撰著。

  • 10、在典范楷书基础上,经过匠体的加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宋体字。

用“楷书”造句 第2组

  • 11、学习楷书应遵循历代书坛大师总结的经典法则和具体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2、在这些照片的最上方,用硬郎的楷书,大气的写着“不存在的英雄,亘古不朽,永世长存!”。

  • 13、至于稳定状态的楷书,在一批大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笔下,更是点划丝丝入扣,纤毫不爽。

  • 14、这四个字是爷爷写的,笔力遒劲,典型的叶氏楷书

  • 15、楷书比行书正式,唐人所书写的字体较之前代已经有所简化,甚至有猜测,唐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写一些简化字,这从一些手抄经文中可以窥见一斑。

  • 16、碑中题阳刻楷书“民故恩深显考乡评德寿吕公讳得翠府君之墓”,字形稍大;左右序文阴刻楷书八行,208字,内容简述吕得翠生平,字形稍小。

  • 17、若宾座无人,凝神捉笔,如作小楷书,井井然不知有外物。

  • 18、最上方的毛笔楷书大字颇有神韵,写的是:?炎?644。

  • 19、好在明朝开始人们书写的文字主要是楷书跟宋体,否则苏景就真的要文盲了。

  • 20、一枝普通毛笔的“身高”约有6寸,这种构造正是为了适合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的书写需要。

用“楷书”造句 第3组

  • 21、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 22、祖国语言历史久,四千年文化有传承。甲骨文字是源头,小篆楷书是正统。行草飘逸形体美,世人学习永无休。世界母语日,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让中华文化永远流传!

  • 23、碟心绘婴戏图,人物生动传神,底书“大清雍正年”六字青花楷书款.

  • 24、我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名字,林乔,林乔,林乔。草书代表他今天很烦躁,隶书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书代表他今天很开心,楷书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 25、她(妻子)见我写诗写字饶有乐趣,也发了练毛笔字的瘾,于是从书柜里找到一本“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的字帖。这是清代书法家黄资源根据汉字结构的规律总结的方法,每种方法有范字四个,并有文字说明。这种有棱有角的正楷很适合初学者练习。沈博爱 

  • 26、升仙坊位于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

  • 27、书房里,一个三岁的少年正在练毛笔字,练的尚还是规规矩矩的颜体楷书,并不是个性张扬的瘦金体或是飘逸流畅的赵体,但已像模像样,初见成果。

  • 28、看罢藏品,老张给香港青年沏上毛尖,又转身拿出一个长约两米的卷轴,展开,是上世纪30年代赵璞玉的行楷书法长卷,内容大意是孝敬父母,修身慎行。

  • 29、但不要忘了,唐代的刻手并非北魏时那些民间工匠,高手多,因此,像禇遂良这类风姿绰约的楷书亦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纤毫毕见。

  • 30、墙上工整的楷书,书就斗大的泥金大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用“楷书”造句 第4组

  • 31、海派楷书大家杨永法,为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倾心尽力。

  • 32、阜的楷书写法“阝”,俗称左耳刀,其实它与耳朵和刀都没有关系。

  • 33、启爷说,楷书的架构结体上一个字的重点不应在方格的中心点上,而在稍左上方的位置,这样符合黄金分割。

  • 34、曾正国的楷书和行书还被收入北大方正电脑字库,为文化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35、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等五种。

  • 36、山西有一位青年书法家陈少卿先生,自告奋勇,愿意以恭正的小楷书写梅节先生的校本,并建议出成线装书。

  • 37、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楷书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 38、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

  • 39、第一处“天开图画”四个大篆字,落款是楷书“光绪己酉冬月平湖王成瑞题”。

  • 40、我静下心来,暗喜自己幸好在昆仑山中闲暇时没有丢下这门功课,不然这一手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柳体楷书就不是现在这种境界了。

用“楷书”造句 第5组

  • 41、走在村子的小路上,村中忽见古台门,上有镂空的砖雕,斑驳的纹路,正中浮雕“礼门义路”四字繁体楷书

  • 42、按照河南史先生的说法,学楷书之前,就应该先学汉隶。

  • 43、他打算花半年时间临摹另外三种字体,然后再半年融会贯通,到了考学的时候,四体楷书代表性特色,能算得取法乎上,出手不凡了。

  • 44、然而,汉字从早期的图画文字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楷书的长期演变,始终与象形图画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而与拼音文字判若水火。

  • 45、在冯家,我见到全部《豫言报》,白连史纸印刷,小字楷书,单面石印,看上去清爽干净。

  • 46、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娟连脑包过,里面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楷书“馆阁体”。

  • 47、大气飘逸的行楷,既有楷书的严谨,又兼具行书的潇洒情怀,在浅绿的扉页上写就——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48、钟亭西侧石柱上,还刻一副楷书对联,写的是“晨叩惊醒名利客,夜鸣振启聩聋人”。

  • 49、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 50、故习楷书非习楷书也,实习楷书之演进史也,习楷书之演进史,实习汉晋书体之演进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