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关于茶经的诗句
1.茶圣陆羽的著名诗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的诗句名言
1.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2.啜苦咽甘,茶也。
3.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
4.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5.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6.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7.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8.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9.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
10.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11.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12.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13.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14.荡昏寐,饮之以茶。
15.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2.陆羽茶经为武夷山茶叶写过的诗
1、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2、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3、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4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5、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6、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7、茶者。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8、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9、《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10、啜苦咽甘,茶也。
11、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12、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
13、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3.茶圣陆羽的著名诗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
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的诗句名言1.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2.啜苦咽甘,茶也。
3.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4.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5.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6.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7.茶为累也,亦犹人参。8.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9.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10.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11.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12.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13.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14.荡昏寐,饮之以茶。15.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4.寻有关陆羽资料及《茶经》,谢谢
你好,陆羽 一名疾,字鸿渐,号季疵,别号桑苎翁,自号竟陵子。
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约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生;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卒。
农学。继隋统一中国之后,唐代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农业、园艺业和手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安定。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但另一方面,由于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税赋的加重,使得中小地主破产,自耕农大批沦为佃农,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尤其在“安史之乱”以后,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上了由盛而衰的下坡路,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陆羽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陆羽出身贫寒,其父母不知何许人,只知他是竟陵龙盖寺僧于河堤上拾养的弃儿,因随陆僧为姓。
《新唐书》本传说他的姓氏名字取之于《易经》筮卦,这应是后来的事。竟陵地处汉水下游,其北有大洪山、荆山,南接江汉平原,为南北弹宗交汇处。
神秀在675年以后赴江陵当阳山创立北宗禅,提倡渐悟,比较保守,保留有天空佛教的某些清规戒律,主张读经、坐禅、苦行。经慧能(公元638—713年)彻底改造、创立的南宗禅是彻底中国化了的佛教,提倡顿悟,教义简单,不像天空佛教那么烦琐,不念佛经,不坐禅,不苦行,否认修行必须出家,“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必在寺”。
因此在劳苦大众中很快地传播开来。南宗禅还接受了儒家的孝弟忠信等伦理道德观念,宣讲孝道,为士大夫所接受,于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慕心向道”,陆羽既出身贫寒,且生活在这样的禅儒交融的氛围中,自然容易接受南宗禅理,不愿念经苦行,向往儒学。
因此,当他的师父“教之以旁行书”时,因拒不学习而触怒其师。于是,被罚去清理厕所,打扫庭院,还要放牧30头牛。
尽管如此,他仍利用放牧的机会,坚持学习,用竹签在牛背上划字。一次,他得到一篇张衡的《南部赋》,便仿效学童正襟危坐,口中嗫嚅作朗诵状,因此又被师父拘管起来,并被罚去清除田园杂草。
他常因不能正常念书而暗自啜泣,说:“岁月往矣,奈何不知(诗)书”。再加他不堪忍受“主者鞭苦”,便逃离寺院。
古代,寺院原是传布佛教音乐(佛曲)的主要渠道。 每当佛教节日或民间节日时,寺院就会有乐舞表演,节目有佛教音乐,世俗音乐(变文),百戏幻术。
表演者为寺院艺僧,官府艺人和社会上的职业艺人。剧场就设在寺院。
陆羽禀性聪慧、诙谐,且从小在寺院中长大,耳濡目染,自然也受到乐舞熏陶。因此,当他离开寺院后,便隐于市朝为优人,以乐舞戏谚为业,又曾作恢谐数千言,时人视之为“东方曼倩之俦”。
天宝(公元742—755年)年间,复州大酺(民间节日),吏署举陆羽为伶师,其才为太守李齐物所赏识。于是,授之以诗书,荐举他到火门山从师授业。
天宝以后,北方儒道合流和南方禅儒合流,更是成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新趋向。诗人多寄兴于江湖僧寺,“随僧斋粥”的士大夫也日益增多。
就连自称“不信佛法”的书法家颜真卿(公元709—785年)也“好居佛寺,喜与学佛者语”。而禅师则以“师礼接俗儒”,“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悦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昧”。
儒禅结合,不少文人名僧都麇集在江南,形成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儒禅文化。为了提高文化素养,求得自我完善,陆羽自然不能满足于复州一隅之所得,便毅然离别家乡,到江南名山寺院寻师访友,并于肃宗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隐居于苕溪(今浙江吴兴),度过了他的一生。
陆羽定居留溪,仍往来于南京、润州、余杭、杭州等地名山寺院,与著名诗僧皎然等交往。皎然姓谢名清昼,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作诗论多种,而以《诗式》五卷最著。
“凡与之交者,必高咏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皎然却“以陆羽为莫逆之交”。
他对灵隐出道标的诗文也颇推崇,“夫日月之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名实两全,品藻斯当。”还与余杭宜丰寺僧灵一“讲德昧道,朗咏终日”。
与著名道土诗人张志和、女道土诗人李季兰、道土诗人皇甫冉以及大书法家颜真卿等有深厚的友谊。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在柠山为陆羽修筑三癸亭以资纪念。
陆羽深受儒、禅、道思想的陶冶,他既具有儒家的人生哲理,“闻人善,若在已;见有过者,规切至仵人”;“与人期(约会),雨雪虎狼不避也”,又有禅者行卧自由,放荡不羁的“狂”,或则“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徘)回(徊)不得意,痛哭而归”;或则“朋友宴处。
意有所动,辄去”。晚年,虽曾沼拜为太子文学,后徒为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被世人称为当代(狂士)接舆。
他还有着极为浓厚的自然清静、怕乐山水的生活情趣。这对于他接触自然,观察茶树和深入研究茶树具有重大的作用。
还在他早年为职业艺人期间,就曾活动于“巴山峡川”,对川、陕、鄂、湘间的茶树有所观察和了解。定居苕溪以后,陆羽对茶更是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