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
1.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常名句巧用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在下面诗句里找出能传神的字.写在括号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鸣)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关)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爱)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练字讲究的诗词
古人写诗,注意炼字炼句,常有许多精妙之处。
鉴赏评价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 象,领会这些精妙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用语传神,“转”字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随天色向晚,山色变暗,着一“转”字,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日”字写出流水的始终如一的守恒;“余”字写出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空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展示已经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四两句诗表面是写景,实质上却是抒情,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是“空”与“自”,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尽管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诗人的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倒,来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所以,春色越美,鸟音越好,就越有助于表现这种心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把“群山万壑”写活了,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巨龙奔驰。
“一”、“独”二字极写昭君身世的凄凉、心中的怨恨。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这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
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富于表现力。
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
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⑵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的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3.讲究炼字的诗句
“炼字”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字词,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字词用得对,还要用得好。
朱自清的《春》是篇写景抒情散文,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它毫不为过,其诗与画融,情与景谐尤为鲜明的表现在朱自清的炼字艺术的成就上,且不说“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的”和“钻”,也不说“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用得是如何的好,我们单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字。 “闹”字生动贴切的表现了蜜蜂翅膀振动发出来的声音,新鲜活泼的描绘了争奇斗艳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竞相采蜜的情景,而花的争奇斗艳与蜜蜂的竞相采蜜这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了一片喧嚣沸腾的境界。
而这只是花间的景象,只是春天的一个极小的角落,它更以小见大的展示了春天,让人联想到了无限的充满了盎然生机的春意。于是乎,锤炼过的词语,其动人处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新鲜活泼的表现了人和事,还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巨大的想象的空间,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
其实,这个“闹”字还值得我们深究。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有一句曰:“红杏枝头春意闹”。
后代评论者极为推崇其中的“闹”字,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因为这个“闹”字生动的表达了春天的生动景色,并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也就是红杏枝头有何许春意,并最终以小见大的让人联想整个春意。
从而突出了整首词的境界。所以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首词时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
可见,炼得极好的字,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和新鲜活泼,更深层次上说还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的空间,让人展翅联想。 当然,炼字并非信手拈来,那要花费极大的工夫,比如人们熟悉的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中的“绿”是诗人多次、反复锤炼得来的。
又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一“就”字,如若我们为其拟换一字,如“醉”、“赏”、“泛”、“对”等,再与“就”字比较,不难发现这些字就相形见绌了。“就”字之所以妙,在于它不同“赏”、“对”那样直露而意浅,又不如“醉”、“泛”那样刻意雕琢和费解,“就”字平易自然,“语淡而味终不薄”,其靠近、趋向之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走近、欣赏这一动作和对村庄、故人的向往心情,其内涵就不仅仅是“观赏”这些字眼所能表现、包容的。
关于炼字艺术最为后人传颂的是唐代贾岛的“推敲”故事。推敲,指反复琢磨研究,也是炼字的诀窍所在。
此意由该故事得来,有书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后留连论诗。
此事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反复锤炼的严肃态度,被后世传为佳话。 品尝古代诗人的炼字艺术,你一定会获益匪浅,并理解到炼字的诀窍所在。
一,要提高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以健康的思想为立脚点和出发点,以对客观事物的细致深刻的观察为依据,去选择恰到好处、特别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例如: 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边觅小诗。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这是鲁迅先生为悼念青年革命家写的小诗,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抑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 只有对人和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见微知著,才能发现其中最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筛选出最妥帖的词语,给以集中突出的表现。
二,力求准确、妥帖。 准确、妥帖是用词的第一要求,它要求用词不能含糊,必须符合题旨意境的需要。
用词准确、妥帖,就会产生一种质朴的美感和力量。 杜甫有诗曰“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粗略视之,可能我们不会识得“过”字之妙,也许会觉得它平淡肤浅,如若用其它字来换,结果又如何呢?比如换为“落”、“起”、“下”、“疾”,而这些字只表现了的开始和结局,且“疾”又较抽象,只有“过”字特别传神,形象、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主人翁身轻如燕、武艺高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主人翁像飞鸟一样在眼前飞过。给人以美感和强大的震撼力。
三,力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是炼字的最高境界,清人贺贻在《诗筏》中谈到:“炼字炼句,诗家小乘,然出于名手,皆臻化境,盖名手炼句炼字如执杖化龙,蜿蜒腾跃,一句之灵,能使全篇皆活,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
可见,字炼到极好处,其作用之大、效果之好。 张先《天仙子》有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张先抓住“弄”字来强调其在创造意境中的作用,从而使全句生动、活泼、新鲜,使感情融化于其中,使景物拟人化,从而创造出意境浑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达到了“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
4.说明古诗特别注意遣词用字,可以体现炼字的诗句还有(
可以体现炼字的诗句有:
1、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朝代】唐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炼字赏析】
首联“敲”字,次联“绿”字,三联“闹”字都用得传神而奇妙。
2、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朝代】宋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炼字赏析】
一“醉”字用的精妙。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诗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3、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炼字赏析】
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被过滤了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4、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原文】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炼字赏析】
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5、玉楼春·春景
【作者】宋祁 【
【朝代】宋
【原文】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炼字赏析】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
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5.诗词中炼字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写诗词,讲究用字,即炼字.
炼字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作家在用字时要经过反复推敲锤炼,力求使表达的内容达到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古人练字的佳话。那么古人练字,有哪些讲究方法呢?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1.动词。诗歌中的动词要讲究动态之美,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如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 ,“生”字,为什么不用“升”字,因为内容要表达的是江南的的早春气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孕育了各种美好的新生命。所以用“生”字而不用“升”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联。
2.形容词。诗歌中的形容词往往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字和“圆”字,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一种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苍茫雄浑的自然之景,令人震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叠词,拟声词,表色彩的词。
叠词往往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描摹事物特点更形象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色彩的词语,一般用来表达人物的心情,通过描写事物的色彩来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的心情。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昏”字表现的是一幅暗淡的色彩,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游子身在异乡的凄凉心境。
枯藤老树昏鸦
4.数量词。诗歌中的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绘景物,表达情意,说明事物方面有非常巧妙的效果。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一夜”,“千树万树”,“一夜”言时间极短,“千树万树”状其数量之多,形象表达雪之大。这些数词共同描绘出边塞的秋天在一夜之间,由于大雪纷纷缀满枝头,形成了一幅雄浑瑰丽的雪景图。
6.诗词中炼字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写诗词,讲究用字,即炼字.炼字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作家在用字时要经过反复推敲锤炼,力求使表达的内容达到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古人练字的佳话。
那么古人练字,有哪些讲究方法呢?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1.动词。
诗歌中的动词要讲究动态之美,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如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 ,“生”字,为什么不用“升”字,因为内容要表达的是江南的的早春气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孕育了各种美好的新生命。所以用“生”字而不用“升”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联。2.形容词。
诗歌中的形容词往往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里的“直”字和“圆”字,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一种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两个字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苍茫雄浑的自然之景,令人震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叠词,拟声词,表色彩的词。叠词往往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描摹事物特点更形象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色彩的词语,一般用来表达人物的心情,通过描写事物的色彩来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的心情。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昏”字表现的是一幅暗淡的色彩,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游子身在异乡的凄凉心境。
枯藤老树昏鸦4.数量词。诗歌中的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绘景物,表达情意,说明事物方面有非常巧妙的效果。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一夜”,“千树万树”,“一夜”言时间极短,“千树万树”状其数量之多,形象表达雪之大。
这些数词共同描绘出边塞的秋天在一夜之间,由于大雪纷纷缀满枝头,形成了一幅雄浑瑰丽的雪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