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的诗句10句(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
1.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10首)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 语出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晋·陶潜《劝农》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 李商隐《咏史》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代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2.12首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
1.悯农二首 白居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3.咏史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4.太平乐词二首 白居易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5.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舞。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6.曹操《度关山》: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7.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8.赵朴初《宽心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敢御寒,坏也御寒 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选自 朱子治家格言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3.形容节俭的诗句
1.悯农二首 白居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3.太平乐词二首 白居易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舞。
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其他:
曹操《度关山》: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赵朴初《宽心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敢御寒,坏也御寒
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选自 朱子治家格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4.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10首)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5.节俭的古诗有哪些
悯农二首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 --陆游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6.描写节俭的诗句
描写节俭的诗句: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节约的古诗有哪些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 君子以俭德辟难。【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悯农二首--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游唐刘兼 圣主未容归北阙,且将勤俭抚南夷。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 --陆游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8.表示节俭的诗句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成物不可损坏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君子以检德辟难. (君子以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为于家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没一粒都是这么辛苦得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
9.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
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诫子书》
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6.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7.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2.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3.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