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共3563首)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 缥缈红妆照浅溪。
    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行人肠断草凄迷。

  •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
    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 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
    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
    月笼云暗重门锁。

  •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

  •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 遇东坡于齐安。
    怪其丰暇自得。
    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
    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

  •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