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虽缘草的诗词(111首)

  •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 吴市畸人,燕都逐客,南冠寄食,西第佣书。
    已伤飒飒三秋,更苦奄奄一病。
    繁华耀日,难依桃李之荣;乱叶吟风,空逐梗萍之困。
    睹兹衰草,倍触羁怀。

  • 善事多兮恶事少,君子能言兮心自了。
    杳杳冥冥幻之中,举目因缘还大小。
    勿纵贪,勿纵巧,知有寒人饥是饱。

  • 佛繇西域渐中土,欲使群心皆鼓舞。
    若颛梵语及胡书,昧者虽从明孰与。
    其徒往往多材能,暗结时贤为外助。
    远公自昔来庐山,夸逞莲花邀社侣。

  • 乐游苑内花初开,结绮楼前春早来。
    春色染山还染水,春光衔柳又衔梅。
    此时芳草萋萋长,秦淮女儿多闲想。
    闲想玉闺间,罗衣正试单。

  • 虽少冬青树,犹余古薜萝。
    闲居真处士,枯坐老头陀。
    云水随缘过,江山入梦多。
    问津如有客,夜半看黄河。

  •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
    ”“获多乎?”曰:“少。

  •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
    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
    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
    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
    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

  •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
    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