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数的诗词(768首)

  •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 怅然集汉北。
    还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
    参差万里山。

  •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 夜来雨。
    赖倩得、东风吹住。
    海棠正妖娆处。
    且留取。

  •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
    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 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
    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