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化的诗词(1089首)

  • 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
    休论西东。
    只在三光秀气中。
    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
    脱了凡笼。
    一个真灵入碧空。

  • 雪浸发根,秋生眼棱。
    肯月泉头客,清风楼上僧。
    潮翻麈尾兮蹴踏龙象,风旋羊角兮变化鲲鹏。
    主盟佛事,最得人憎。

  • 身心山野,面目草灰。
    默说一句,明暗全该。
    机流电天上之火,动发阳地中之雷。
    变化穷通有许事,向道俱从恁麽来。

  • 山向岳奔,川趋海吞。
    船浮水柔有力,雁没烟冷无痕。
    二三四七,传持之句。
    百千万亿,变化之门。
    招手授手,知恩报恩。

  • 情态云閒,身心月寒。
    鼻孔气出快,髑髅津沥乾。
    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 视之其夷,听之曰希。
    真声真色,何是何非。
    春山润而云起,秋水澄而月归。
    见闻断痕而外分变化,功勋转处而内尽玄微。

  • 雪发霜须,风袖烟裾。
    空壳累於可卜,木蠹偶以成书。
    豹雾之虎,龙雷之鱼。
    变化复何日,升腾似有初。
    旧时行履故然改,向道而今井觑驴。

  • 湛乎性源,游乎度门。
    动静出碍,方圆不痕。
    寒木得春晚,雪窗亡夜昏。
    通塞也虚离实坎,变化也连乾断坤。
    六和合而无功兮脱略三千之界,万差别而有据兮齐承一点之恩。

  •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
    鵩似鸮,不祥鸟也。
    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
    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