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情政的诗词(251首)

  • 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
    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
    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
    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

  • 古人为己学,不以遇不遇。
    学问思辨行,上定静安虑。
    次序固晓然,人情苦伤遽。

  • 世路艰危极,人情政可叹。
    未闻亲子在,而有外邪干。
    轩冕多为累,箪瓢未必寒。
    此皆身外事,且閟一丘空。

  •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景泰五年甲戌岁,正当南亩耕耘际。
    忽然骤水涨江湖,汹涌浩漫良可畏。
    更堪滂沛雨兼旬,大岸小塍俱决溃。
    田家男妇奔救忙,力竭气穷无术备。

  • 释闷怀,破岑寂,只照着热闹处说来。
    十字街坊,几下捶皮千古快;
    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
    凿破混沌作两间,

  • 何胤本征士,高情动天地。
    既无阀阅门,常嫌冠冕累。
    宰邑著嘉政,为郡留高致。
    移官在书府,方乐鸳池贵。

  • 我识今朝李翰林,十年隔绝飞寸心。
    素书每逢双鲤得,云路欲倚长梯寻。
    翰林昔参建炎政,想见中兴人物盛。
    方圆龃龉不足论,角巾雅有江湖兴。

  • 邑政易堕,我方在行。
    挽袖柅车,交游至情。
    两君玉峙,表表国士。
    下榻倾倒,有贤公子。

  •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

  •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