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思》

唐代   陈陶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子规思》陈陶 翻译、赏析和诗意

《子规思》是唐代陈陶的一首名篇,描写了春天山中杜鹃的啼声所引发的思绪。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山中景色,杜鹃的叫声,以及杜鹃叫声所引发的恐惧和忧伤。

诗中的“子规”指的就是杜鹃,杜鹃是春天山中常见的鸟类,也有“子规”的别称。诗人提到了杜鹃来的几天,夜晚它的啼声随风传播到南家和北家。这里可以想象到一个山野之间,杜鹃在空旷的山中啼叫,声音在夜晚传得很远,触动了山野之间的人们的心灵。

随着夜晚的深入,杜鹃的啼声让野人坐在那儿感到困惑和忧伤,他们担心自己可能误踏了东园的花朵。这里表达了野人对于山中花朵的关怀和担心,也暗示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山中的杜鹃叫声的感慨和思索,凸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思索。通过诗中的杜鹃的啼声,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暖的情感,让读者在静谧的夜晚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带来心灵的触动和回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子规思》陈陶 拼音读音参考

zǐ guī sī
子规思

chūn shān dù juān lái jǐ rì, yè tí nán jiā fù běi jiā.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yě rén tīng cǐ zuò chóu chàng, kǒng wèi tà luò dōng yuán huā.
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网友评论

简介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