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

宋代   曾协

平生尚幽僻,尘务百不省。
屡从松竹游,身闲爱官冷。
何知事大缪,穷日厌鞭打。
抽身对佳客,屣倒冠不整。
吏徒环顾人,为我忍俄顷。
匆匆上马揖,语略意已领。
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
归来坐明月,万象入清境。
风林起惊鹊,闲窗散花影。
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

《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曾协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是宋代曾协所作,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章季子带着自己所创作的乐府诗来谢谢大家。我一生都喜欢宁静独处,对于纷杂的世务从不关心。经常游走于松竹之间,悠闲自在,喜欢冷落官场的生活。谁知道官场之事如此错综复杂,穷困日子让我厌倦了受到责打的折磨。我摆脱琐事与贵客相对,连帽子都没戴整齐。官员们环顾四周,为了我而忍耐片刻。匆匆上马行礼,简短的言语已经表达了我的感激之情。心中满怀新的诗篇,在光芒四溢的景象中绽放。回到家中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万象都进入了宁静的境地。风吹林木,惊起了鹊鸟,闲置的窗户散发出花影。吟唱不成寐,度过了这美好的夜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章季子的生活态度和心境。他追求宁静与独处,对于俗务繁忙的世事漠不关心。他喜欢在自然间漫游,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被官场所困扰。然而,他却发现官场的事务错综复杂,让他感到厌倦和困顿。因此,他选择摆脱琐事,迎接贵客,却不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他感激那些官员们对他的忍耐和理解,同时在内心中怀揣着满腔的新诗,在光芒四溢的景象中展现出耀眼的光彩。最后,他回到家中,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享受宁静的时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吟唱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赏析:
《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通过描绘作者追求宁静和独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官场琐事的厌倦,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心灵自在的向往。在尘世的喧嚣中,他选择了远离,去享受自然和文学艺术带来的愉悦。诗中的景象璀璨多彩,如林间的鹊鸟惊起、窗户散发的花影,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作者的心境,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身追求的认同。作者通过写景和抒发感激之情,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整首诗节奏流畅,情感真挚,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诗中的章季子以自由、淡泊的心态抒发了对繁琐世务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他选择了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创作诗篇,他找到了解脱和满足。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与舒适的情绪。

这首诗词对于现代生活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忙碌和纷扰的尘世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选择,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思考,追求自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通过与自然相伴、沉浸于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平静与满足,使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曾协 拼音读音参考

zhāng jì zǐ xié suǒ zuò yuè fǔ lái yǐ shī xiè zhī
章季子携所作乐府来以诗谢之

píng shēng shàng yōu pì, chén wù bǎi bù xǐng.
平生尚幽僻,尘务百不省。
lǚ cóng sōng zhú yóu, shēn xián ài guān lěng.
屡从松竹游,身闲爱官冷。
hé zhī shì dà móu, qióng rì yàn biān dǎ.
何知事大缪,穷日厌鞭打。
chōu shēn duì jiā kè, xǐ dào guān bù zhěng.
抽身对佳客,屣倒冠不整。
lì tú huán gù rén, wèi wǒ rěn é qǐng.
吏徒环顾人,为我忍俄顷。
cōng cōng shàng mǎ yī, yǔ lüè yì yǐ lǐng.
匆匆上马揖,语略意已领。
xīn shī mǎn huái xiù, cuǐ càn tǔ guāng jǐng.
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
guī lái zuò míng yuè, wàn xiàng rù qīng jìng.
归来坐明月,万象入清境。
fēng lín qǐ jīng què, xián chuāng sàn huā yǐng.
风林起惊鹊,闲窗散花影。
yín é bù chéng mèi, jǐn cǐ liáng yè yǒng.
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

网友评论


简介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