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
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
①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②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小梅”一曲,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这首纪别之作,句最工丽。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词分两截。前截两句,描摹美妙的春光,以莺燕去铺写。莺用嘴啄花,现出红溜;燕用尾剪波,荡起绿皱。组织工整,色彩鲜明。用一“剪”字,尤为形象。后截四句,写人的活动和形容。活动是吹笙,形容是消瘦。妙在写吹笙时,用“寒”、“透”等词,状出了演奏的情况;写消瘦时,用“绿杨”作比衬,
更为深刻。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开头二句,莺嘴啄花,已经很美,缀以“红溜”,似见花瓣落下,更觉幽隽。燕子从池上掠过,如剪的双尾点破水面,泛起小小涟漪。二句描写物态,可谓细致入微,其中“溜”“皱”二字用得极巧,都突出了一个轻字。
前二句写客观景物,到“指冷”二句,始正面写人。那是一位女子,她正在吹笙,曲子是《小梅花》。词中“春透”二字,极为精炼含蓄,它可以让人感到人间充满春意,也可以觉得此时她春兴正浓。从指冷笙寒到小梅开透,有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即从情绪低落到情绪高涨,但词人写来流丽婉转,似乎不费力气,同前二句相比,要自然得多 ,因而也隽永得多。词笔至此,似乎出穷水尽,再无法发展;但到了“依旧,依旧”以下,情绪猛一跌宕,复又别开生面,出现了另一种境界。
人与绿杨俱瘦”,乃写人物因伤春而瘦。本非落花时节,而盛开的鲜花却因莺啄而坠落 ;池中绿波,亦并非微风吹拂,而系燕尾点成涟漪漪说明人当盛年,也系因外在感染而引起心灵上的波动。如此,又怎能不瘦呢?一个“瘦”字也包含着许多的忧思与哀感。
①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②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小梅”一曲,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这首纪别之作,句最工丽。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词分两截。前截两句,描摹美妙的春光,以莺燕去铺写。莺用嘴啄花,现出红溜;燕用尾剪波,荡起绿皱。组织工整,色彩鲜明。用一“剪”字,尤为形象。后截四句,写人的活动和形容。活动是吹笙,形容是消瘦。妙在写吹笙时,用“寒”、“透”等词,状出了演奏的情况;写消瘦时,用“绿杨”作比衬,
更为深刻。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开头二句,莺嘴啄花,已经很美,缀以“红溜”,似见花瓣落下,更觉幽隽。燕子从池上掠过,如剪的双尾点破水面,泛起小小涟漪。二句描写物态,可谓细致入微,其中“溜”“皱”二字用得极巧,都突出了一个轻字。
前二句写客观景物,到“指冷”二句,始正面写人。那是一位女子,她正在吹笙,曲子是《小梅花》。词中“春透”二字,极为精炼含蓄,它可以让人感到人间充满春意,也可以觉得此时她春兴正浓。从指冷笙寒到小梅开透,有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即从情绪低落到情绪高涨,但词人写来流丽婉转,似乎不费力气,同前二句相比,要自然得多 ,因而也隽永得多。词笔至此,似乎出穷水尽,再无法发展;但到了“依旧,依旧”以下,情绪猛一跌宕,复又别开生面,出现了另一种境界。
人与绿杨俱瘦”,乃写人物因伤春而瘦。本非落花时节,而盛开的鲜花却因莺啄而坠落 ;池中绿波,亦并非微风吹拂,而系燕尾点成涟漪漪说明人当盛年,也系因外在感染而引起心灵上的波动。如此,又怎能不瘦呢?一个“瘦”字也包含着许多的忧思与哀感。
《如梦令》无名氏 翻译、赏析和诗意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
依旧。
人和绿杨都瘦。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
依旧。
人和绿杨都瘦。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如梦令》无名氏 拼音读音参考
rú mèng lìng
如梦令
yīng zuǐ zhuó huā hóng liū.
莺嘴啄花红溜。
yàn wěi diǎn bō lǜ zhòu.
燕尾点波绿皱。
zhǐ lěng yù shēng hán, chuī chè xiǎo méi chūn tòu.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yī jiù.
依旧。
yī jiù.
依旧。
rén yǔ lǜ yáng jù shòu.
人与绿杨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