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辙 宋代
- 简介
-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出处
- “长笛一声何处”出自宋代苏辙的《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dí yī shēng hé ch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长笛一声何处
渔父。
水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
红酒白鱼暮归。
暮归、暮归、归暮。
长笛一声何处。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渔父。渔父。
水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
红酒白鱼暮归。
暮归、暮归、归暮。
长笛一声何处。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渔父为主题,描绘了一个渔父在水上垂钓的情景。他身穿青色斗篷和黄色箬裳衣,微风轻拂,细雨纷纷。当天色渐渐暮深时,他饮着红酒,捧着白鱼,开始归家。整首诗词通过反复的“暮归”表达了归家的情绪。最后一句提到的长笛声,让人不禁思考长笛声从何处传来,给整个诗词增加了一丝悬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笔墨勾勒出了渔父在水上的生活场景。苏辙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色,如微风细雨和归暮时的氛围,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渔父身穿青蓑和黄箬裳衣,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红酒和白鱼的描写,突显了渔父在归途中的愉悦和满足感。整首诗词情感细腻而深沉,通过“暮归”三字的反复使用,表达了归家的温馨和安宁。最后一句中的长笛声增加了一丝神秘感,引发读者的遐想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渔父在自然环境中的宁静生活和归家的情感。同时,通过一些细节和悬念,增加了诗词的趣味和吸引力。这首诗词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传达了作者对归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舒适和温暖的感受。
“长笛一声何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iào xiào cí xiào wéi sū zhōu èr zhī yī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yú fù.
渔父。
yú fù.
渔父。
shuǐ shàng wēi fēng xì yǔ.
水上微风细雨。
qīng suō huáng ruò shang yī.
青蓑黄箬裳衣。
hóng jiǔ bái yú mù guī.
红酒白鱼暮归。
mù guī mù guī guī mù.
暮归、暮归、归暮。
cháng dí yī shēng hé chǔ.
长笛一声何处。
“长笛一声何处”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