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隐 唐代

罗隐头像
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出处
未能分寇盗”出自唐代罗隐的《秋夕对月》,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néng fēn kòu dà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未能分寇盗

夜月色可掬,倚楼聊解颜。
未能分寇盗,徒欲满关山。
背冷金蟾滑,毛寒玉兔顽。
姮娥谩偷药,长寡老中闲。

《秋夕对月》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夕对月》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作者在秋夕的夜晚倚楼赏月,思绪万千,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安宁与个人生活困境交织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夜晚的月色很美,我倚在楼上心情愉悦。
虽然不能为国家分忧解难,但却愿望关山遥远。
背着冰冷的金蟾,摸着寒冷的玉兔,感觉无聊而顽皮。
姮娥偷偷服智慧药,只有寡人在空闲中度过。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在秋夕的夜晚,作者独自倚楼赏月,感叹自己无法为国家分忧解难,心中只有希望关山遥远。金蟾、玉兔是中国传说中的月亮形象,作者用它们来形容夜晚的寒冷和无聊。姮娥是嫦娥的别名,故事中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后升上了月宫。诗中的姮娥偷药被解读为作者在暗示自己无法得到令人羡慕的福气和长寿,只能孤独地在寂寞中度过。

这首诗词展示了罗隐对自身境遇和国家情势的思考,表达了他的动情之处。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传说中的月亮形象,诗词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情感。整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思,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深层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沉思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未能分寇盗”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xī duì yuè
秋夕对月

yè yuè sè kě jū, yǐ lóu liáo jiě yán.
夜月色可掬,倚楼聊解颜。
wèi néng fēn kòu dào, tú yù mǎn guān shān.
未能分寇盗,徒欲满关山。
bèi lěng jīn chán huá, máo hán yù tù wán.
背冷金蟾滑,毛寒玉兔顽。
héng é mán tōu yào, zhǎng guǎ lǎo zhōng xián.
姮娥谩偷药,长寡老中闲。

“未能分寇盗”平仄韵脚

拼音:wèi néng fēn kòu dào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