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九龄 唐代

张九龄头像
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出处
聊将偶俗尘”出自唐代张九龄的《三月三日登龙山》,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o jiāng ǒu sú ché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聊将偶俗尘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三月三日登龙山》张九龄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文译文:

三月三日登龙山,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张九龄所作,描述了他三月三日登上龙山的场景。龙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彬县,是受到当时百姓辟邪的地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风景的心情。

首先,诗人提到了伊川和灞津,这两个地名分别指的是河南和陕西两地。诗人与其他人一起来到了龙山上,一同进行逐邪之事。他在诗中暗示了人们为了排除疾病和邪气,而聚集在一起,表达了一种仪式感和追求祥和的情愫。

接下来,诗人用"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这句话来表达他对龙山景色的赞美,将伊川和灞津与湘水对比,显示了诗人对自家乡的喜爱之情。虽然来到了龙山,但他心中还是留恋着故乡的美景。

然后,诗中提到了诗人自己的衰颜和忧愁。“衰颜忧更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蹉跎的感慨。他望着外面的美景,却无法摆脱忧愁的纠缠。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不关心禊饮这种仪式,只是为了逃离俗世纷扰而来到龙山。他希望通过登山、观景来缓解思绪,逃离尘世的纷扰,追寻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感受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中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使诗情更加鲜活。被誉为张九龄最具个人特征的代表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聊将偶俗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ān yuè sān rì dēng lóng shān
三月三日登龙山

yī chuān yǔ bà jīn, jīn rì fú chú rén.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qǐ shì lóng shān shàng, hái tóng xiāng shuǐ bīn.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shuāi yán yōu gēng lǎo, shū jǐng wàng fēi chūn.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xì yǐn qǐ wú shì, liáo jiāng ǒu sú chén.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聊将偶俗尘”平仄韵脚

拼音:liáo jiāng ǒu sú ché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