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居易 唐代
- 简介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出处
- “但喜暑随三伏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答苏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xǐ shǔ suí sān fú qù,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但喜暑随三伏去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答苏六》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苏六》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及赏析:
中文译文:
暑天结束后的喜悦如同三伏的离去,却不知道秋天已经迎来了“二毛”(指重阳节)。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相互安慰,只能邀请友人一同喝酒,借阳关的气氛消愁解闷。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暑天与秋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夏天的不喜和对秋天的期待。作者深感夏天的炎热难耐,但是他又没有任何办法来安慰自己。因此,他希望借助朋友的陪伴和饮酒来减轻内心的烦闷。
赏析:
这首诗以对立的情绪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夏天的厌倦以及对秋天的期许。作者以“三伏”、“二毛”来代指炎夏和秋天。通过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秋天的渴望和追求。诗人在暑天的挣扎和无奈中感到无法得到安慰,因此他选择通过邀请友人和饮酒来寻求短暂的安慰。整首诗意境高远,诗人情感真挚,抒发了他对于暑天的不满和对秋天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在愁苦之际寻求外界慰藉的心情。
“但喜暑随三伏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á sū liù
答苏六
dàn xǐ shǔ suí sān fú qù, bù zhī qiū sòng èr máo lái.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gèng wú bié jì xiāng kuān wèi, gù qiǎn yáng guān quàn yī bēi.
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但喜暑随三伏去”平仄韵脚
拼音:dàn xǐ shǔ suí sān fú qù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