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稚登 明代

简介
出处
瞿塘峡口水初生”出自明代王稚登的《送蒋都护入蜀》,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ú táng xiá kǒu shuǐ chū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瞿塘峡口水初生

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
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
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
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

《送蒋都护入蜀》王稚登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蒋都护入蜀》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蒋都护率领船队穿越瞿塘峡进入蜀地的壮丽场景,并表达了对他成为功勋侯的美好祝愿。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瞿塘峡口水初生,
都护楼船入蜀行。
地到益州皆沃野,
营开賨叟尽雄兵。
干云鸟道三千里,
挂树猿啼一两声。
欲卜封侯何日事,
成都市上问君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蒋都护率领的船队穿越瞿塘峡口进入蜀地的情景。诗人以大自然的景物为背景,展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同时表达了对蒋都护功勋侯封赏的美好祝愿。诗中也透露出对都护的崇敬之情和对他能否实现功业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瞿塘峡口为开端,通过描绘水势初涨的景象,为诗歌建立了一种壮丽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都护率领的楼船行进的场景,表现出气势磅礴的船队和远行的壮丽景色。诗中的益州是指蜀地,诗人形容这片土地广阔肥沃,赞美了蜀地的富饶和军事力量的雄壮。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长途跋涉的旅程。干云鸟道三千里,形容都护船队的行进路程漫长,渡过云雾弥漫的山峦。挂树猿啼一两声,表达了蜀地山中的宁静和野生动物的鸣叫声,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蒋都护功勋封侯的渴望,诗人想知道何时可以预测到封侯的事情,他向都城成都的市井百姓询问都护的近况和平安。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对功勋侯封赏的祝愿,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蜀地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壮丽的景色描绘和对功勋侯的祝愿,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王稚登对当时政治局势和历史发展的期待和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瞿塘峡口水初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jiǎng dū hù rù shǔ
送蒋都护入蜀

qú táng xiá kǒu shuǐ chū shēng, dū hù lóu chuán rù shǔ xíng.
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
dì dào yì zhōu jiē wò yě, yíng kāi cóng sǒu jǐn xióng bīng.
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
gàn yún niǎo dào sān qiān lǐ, guà shù yuán tí yī liǎng shēng.
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
yù bo fēng hóu hé rì shì, chéng dū shì shàng wèn jūn píng.
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

“瞿塘峡口水初生”平仄韵脚

拼音:qú táng xiá kǒu shuǐ chū shē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壮美。首句写瞿塘峡口巫山云雨,展现了一幅大自然的壮观图景。瞿塘峡是三峡之首,峡口巫峡两岸,群峰如剑,江流湍急,云雾缭绕。次句写都护楼船沿江东下,直抵蜀地。都护在唐代为镇西、安北、单于、瀚海四镇节度使的简称,都是边疆重镇。东下蜀地,一方面表现了唐王朝国力强盛,边镇和内地都拥有强大的水军,一方面也暗示了连蜀地也在其震慑之下。此诗二句中的“入蜀行”点明边疆楼船的目的地,也暗示了楼船所体现的国力只能维持在无战争、无阻隔的状态中。如果这推测属实的话,那么这“水初生”的瞿塘峡和那威镇四镇的都护楼船也就将置蜀地于危难之中了。前两句即此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者,别有意味。

“听巴人以相告语”,民歌般的词语透出亲切热烈的气息。因为古人对于山水有很深的敬畏感,峡江地区古属巴国之地,而唐代属夔州都督府管辖,所以当地人有倚仗山川之险而互相告语的风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记载:“峡中尚有神女祠,祷之辄应。”这里的“神女祠”和诗中“巫山云雨”等词可能都是巫峡一带人用来驱邪避邪的地方或物事。这里,“巴人相告语”也透露出一些不为外人知闻的秘密。“君莫宿高楼,高楼当早秋。暮蝉声渐急,为报白露初。”这三句笔锋一转,从眼前景象引出人生忧患。“高楼当早秋”,只是很多典故中的一例,并不确指实景。这三句的含义是说不要以为楼船可以长驱直下、势不可挡,就像不必因为自己风烛残年而不敢睡觉一样。这几句以景物变化来渲染人物的情感,对人物的劝诫也是通过景物来表达的。于是,诗歌所展现的就不仅是眼前景和忧虑情,而是一种更深广的意蕴了。

全诗结构严谨,章法变化多端:首联即写将来之事,“初生”为将来之景;颔联写过去之事,“入蜀行”则交代了今日之所因;颈联又由过去之事而感今悲未来;尾联再折回对将来的展望,从而顿挫回肠、别有韵致。因此前人以险韵僻调相称,以为可与杜甫的《咏怀古迹》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