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于石 宋代

简介
出处
兴来即杖屦”出自宋代于石的《次张嘉父闲居》,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ìng lái jí zhàng j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兴来即杖屦

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
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
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
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
种瓜有余地,吾亦安吾贫。
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
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
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
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
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
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

《次张嘉父闲居》于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张嘉父闲居》是宋代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
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
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
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
种瓜有余地,吾亦安吾贫。
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
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
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
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
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
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于石在张嘉父的闲居中的心境和生活态度。诗人说:有诗可以吟,为什么要模仿李陵;有酒可以饮,为什么要崇拜伯伦。诗人并不追求名利荣华,他自得其乐地吟诗作曲,微笑着俯视白云。他认为人生的聚散离合是世间常态,像卷和舒一样,自然而然地展示着自己的道路,也体现了世间的情感纠葛。

诗人自述自己住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静谧的山下有一个村庄。他种植瓜果的土地足够养活自己,他也满足于自己的贫穷生活。他的兴致来了就拄着拐杖独自往前走,没有与朋友相伴。清晨出门时,还未开启门户,傍晚归来时,有时需要敲门。他心无尘埃的漫步,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与繁华的大庭相比,他心境更加宁静。

诗人认为这样的心境使他能够保持高贵的气质,不为权势地位所动摇。他的内心深处保持着坚定的追求,不会随着世俗的变迁而改变。他认为这种境界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千年来只有渊明一人能够深刻领悟。而渊明已经不再写作,他在壁上看着琴,似乎对于世俗的纷扰不再产生兴趣。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宁静与高远。他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物质的追求所动摇,以自由自在的心态面对世间的喧嚣和变幻。诗中的山村茅屋、种瓜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渊明的敬仰,都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兴来即杖屦”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zhāng jiā fù xián jū
次张嘉父闲居

yǒu shī kě yǐ yín, hé bì nǐ lǐ líng.
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
yǒu jiǔ kě yǐ zhuó, hé bì mù bó lún.
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
zì yín fù zì zhuó, yī xiào nì bái yún.
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
juǎn shū jiàn wú dào, jù sàn yì shì qíng.
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
lǎo wǒ yī máo wū, xiāo xiāo shān xià cūn.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
zhòng guā yǒu yú dì, wú yì ān wú pín.
种瓜有余地,吾亦安吾贫。
xìng lái jí zhàng jù, gū wǎng wú yǔ péng.
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
chén chū wèi qǐ hù, mù guī huò kòu mén.
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
xiāo rán tuō chén yāng, wú huái yǔ dà tíng.
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
suǒ yǐ xuān miǎn guì, bù yí qiū hè xīn.
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
cǐ yì shuí dú shí, qiān zǎi yī yuān míng.
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
yuān míng bù fù zuò, shì cǐ bì shàng qín.
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

“兴来即杖屦”平仄韵脚

拼音:xìng lái jí zhàng jù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这句诗的意思是:有诗可以吟咏,又何必仿效李陵做征夫的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句诗中的“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自由和自主性,不需要被传统的诗歌形式所束缚,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李陵诗歌的欣赏和认同,认为李陵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自由和自主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批判和对现代诗歌的认同。这种追求和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